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孔孟主張「自我」與「他者」互動的原則有哪些?為什麼必須依循這些原則?您同意嗎? 試結合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分析。 (原則…
孔孟主張「自我」與「他者」互動的原則有哪些?為什麼必須依循這些原則?您同意嗎?
試結合您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分析。
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衛靈公.23》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以仁待人=愛人
《論語.顏淵.22》
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
」
《孟子.離婁下.28》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正名主義與人互動,重視「責任本位倫理」
(不是「權利本位倫理」)
《論語.子路.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論語.顏淵.1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論語.八佾.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對曰:「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論語.子路.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文化認同」高於「政治認同」
《論語.季氏.1》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夫如是,故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
《孟子.離婁下.1》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
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
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原因
「自我」與「他者」之間有其「互為依存性」
所以「自」「他」互動之際,
「存心倫理學」的考量優於「功效倫理學」
朋友之間以德性為基礎(西塞羅),
尤以「互助」為核心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