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日治時期 (台灣民主國 (台北城 (6/17樺山資紀(首任台灣總督)始政, 陷入混亂,仕紳請日軍入城), 日軍佔領 (桃竹苗客家人抵抗…
日治時期
台灣民主國
1894年甲午戰爭
1895年馬關條約
遼東半島、台灣、澎湖
台人可選國籍
唐景崧
總統
官員陸續逃回中國
劉永福
台南持續奮鬥
被包圍後逃至廈門
台北城
6/17樺山資紀(首任台灣總督)始政
陷入混亂,仕紳請日軍入城
日軍佔領
桃竹苗客家人抵抗
8/28八卦山之役後日軍調派大量兵力
包圍劉永福10/18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身亡
政策
保甲制度(台灣原有)
警察+戶口制度
連坐罰
授予行為
籠絡
培植地方領導人
統治政策變遷
內地延長主義(文)
一戰後民族自決
大正民主
首相原敬提倡文官
田健治郎(首)
1921法三號
總督立法為補充性質
皇民化運動(武)
小林躋造(首)
日本化
戰爭動員
因應東亞戰爭
殖民地特殊統治(武)
1896六三法
台人無法受到憲法保障
侵害日本國會立法權
1906三一法
始限制總督立法權
警察制度
大量派出所
武裝鎮壓、監控
1896年六三法
總督當皇帝(行、立、司、軍)
經濟發展
基礎建設
交通
1908縱貫線(基-高)
阿里山線
1925縱貫公路(基-屏)
基隆、高雄港(首創現代化港口)整建
私營鐵路
民生
水利建設
1920嘉南大圳
1930烏山頭水庫
灌溉嘉南平原
水力發電提供民生用電
1905台北市街裝電燈(劉銘傳首先設立,後廢止) :star:
1934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提供工業基礎
金融
台灣銀行
統一貨幣(台灣銀行券)
關稅
同日本
日本成為台灣主要貿易對象 :!:
扶植日本資本 :!:
1899市區更正
台北
拆城牆(西方)、電燈、自來水、拓寬
台中
棋盤式街道規劃
經濟發展
糖業
原因
便利日本投資 :!:
減少日本向外國購糖
措施(日資新式製糖業)
指定原料收購區域
壟斷,禁止台灣人組公司
資金援助
為降低成本
限制販賣對象及價格
農業
農業改良
現代化技術
品種改良研究
1922研發蓬萊米
受日人喜愛,推廣下產量大增
成立嘉義農林
米糖相剋
原因
蓬萊米受日本歡迎
稻米不被壟斷
地主傾向種稻 :!:
總督府措施
分區供水
推動輪作制度,控制作物
由日本商社銷往日本
貿易
主要對日貿易
進口(基隆港)
工業製品、雜貨
出口(高雄港)
糖、稻米
香蕉、酒精、鳳梨罐頭、樟腦
原料區位by蔡蔡
熱帶作物
經濟作物
除原本茶、樟腦還有香蕉、鳳梨
檜木運往日本
農、工業
早期主要是農產加工業
新式製糖業
1930蓬萊米增產
農業UP
1939工業產值超過農業
人口沒超過,台灣尚未轉型工業社會
專賣事業
鴉片
其他
獲利豐厚
民生必需
專賣成為總督府主要財源
調查
掌控資訊
林野
無主地歸官有
轉移給日本資本家
1905戶口調查
首次
1898土地調查
土地改革 :star:
小租戶為土地所有
取消一田多主(複雜) :!:(劉銘傳曾嘗試取消)
確立面積、所有權
面積變大增加稅收
所有權增加買賣安全
吸引日方投資
擬定施政方針
舊慣調查
武裝抗日
前期武裝抗日1895-1902
日方壓制政策
1897三段警備制
乃木希典(總督)
分級
危險地區(軍、憲)
安全地區(警)
不穩定地區(憲、警)
軍警權責不清
1898匪徒刑罰令(警)
兒玉源太郎(總督)
嚴刑峻罰
ONLY警察
後籐新平(民政長官)
有效壓制抗日行動
恩威並施
禮遇順服者
屠殺反抗
原因
乙未抗日延續
經濟管制剝奪臺人利益及工作
台人想復歸清或自立
殘酷鎮壓、失政
抗日事件
分區游擊抗日
中
柯鐵虎
簡義
南
林少貓
1902後壁林事件後抗日行動告一段落
北
陳秋菊
簡大獅
後期武裝抗日1907-1915
苗栗事件1913
羅福星(同盟會成員)
西來庵事件1915
余清芳
大明慈悲國
日方開始宗教調查
處死過多人遭本土批評
此事件後漢人武裝抗日結束
雙方差距太大
原因
總督府掠奪林野
辛亥革命成功
原住民
1930霧社事件
第二次事件
唆使敵對部落攻擊
遺族遷至川中島
遭本土批評
石塚英藏辭職
重新檢討理蕃政策
原因
勞動重
警察及原住民婦女感情
統治手段殘暴
賽德克族莫那魯道
1906理番事業
利用隘勇線防堵於山區
番地警察、教育同化
佐久間左馬太(總督)
召集原住民頭目或招待至日本
表現統治力
展露威儀及現代化
抗日三猛
1895年
1919年(一戰後)
1936年(二戰開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