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政治分析的基本途径3 (政治文化分析 (内涵 (表现形式:政治认知、意识、价值观念、信念、情感、态度, 稳定性、延续性、独立性、主观能动性、与政治制…
政治分析的基本途径3
政治文化分析
内涵
表现形式:政治认知、意识、价值观念、信念、情感、态度
稳定性、延续性、独立性、主观能动性、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
人文化&精神产物
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
研究一般方法
分布研究(不同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政治文化):同质、极端、多元
结构研究(同一群体的政治文化如何形成):体系、过程、政策【人们对于这个三个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类型研究(阿尔蒙德&维巴):地域型、顺从型、参与型→公民文化→稳定的民主政治
社会化:社会成员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的学习和传播
作为学习和实践过程
儿童时期:带有情感色彩的政治认知和情感培养为主要内容
青年时期:参与社会政治实践
成年时期:价值观和态度基本成型,完善个人的政治人格
作为文化传播过程: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政治符号
政治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政治竞争合法性】
现代政治
文化特点:参与型文化、承认政治竞争和冲突的合法性
政治哲学观:相对主义多元政治观
权力分配方式:民主方式
政治过程:政治党派-党派间政治角逐-公开透明-妥协和讨价还价
政治后果:政治宽容-竞争制度规范-合作政治-政治文明
传统政治
文化特点:地域型和顺从型、不承认政治竞争和冲突的合法性
政治哲学观点:绝对主义一元政治观
权力分配方式:传统方式、强权方式
政治过程:政治帮派-“正统性”之争-“黑箱操作”-零和博弈
政治后果:政治迫害、无规则、冲突政治、政治野蛮
政治制度分析
基于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之上的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规定和形成政治秩序
制度主义
传统制度主义
:侧重描述国家政府制度行为,通过比较和考察国家制度结构的历史变化来解释和说明政治现象
新制度主义
:
社会治理
—国家和政府机构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自治组织共同参与
分类研究
基本方面
宪法(民主&独裁)| 国家组织结构(联邦&单一)|议会(一院&两院)|司法(审判、监察、律师)
行政(内阁&总统)|官僚(文官)|选举(多数代表&比例代表)|政党(一党&一党居优&两党&多党)
国家组织:单一&复合
政府组织:总统&议会
总统&半总统&议会
议会制:单一权威体系—行政首脑受制于议会党团
总统制:总统和一会权力资源相对独立—制动平衡
政党制:一党、一党居优、两党、多党、多党合作(中)
选举制度
胜者全得:简单多数、绝对多数、二轮绝对多数—倾向于中间路线、党派力量集中
比例代表:候选人名单制、可转让制—可能出现极端、党派力量分散
制度评价的尺度(亨廷顿)
适应性:政治组织年龄、领导人换代次数、功能上的创新
复杂性:稳定性来自复杂性
自主性:是否具有独立与社会势力之上的利益和价值
内聚力:制度化水平
政治国际分析:
从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政治
视角
理想主义
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看待一切
国际主义:国际的普遍原则;新理想主义:人权外交
现实主义
强调权力政治和国家利益
国际的“自然状态”、权力平衡;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结构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多元主义
突出多元组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
混合行为主体模式;以自治概念取代权力概念
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
冷战:杜鲁门、马歇尔、遏制战略
后冷战:单极&多极
全球化
含义:
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要素超越国界和地域限制而互相影响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动力:自由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的重心转移、通讯技术的进步、各国对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的开放、“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合作的加强
影响:国家问题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议题、加速了各种文化交互溶合和渗透的过程、消除了国家之间原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