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認知發展與教育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發展的階段觀 (具體運思期(7~11歲) (序列化 (按標準排成序列,再進行比較), 具有分類能力…
認知發展與教育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基本要義
認知結構與基模
以身體感官為基礎的行為模式,去了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當遇某一事物,就用他的認知結構去核對,此認知結構稱為「基模」(圖式)
經驗增多後變為心理性的行為模式
個體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改變
最原始的感覺動作式
吸允基模
抓取基模
組織與適應
組織
個體在處理周圍事物時,能統合運用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活動歷程
適應
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
同化
個體運用既有基模處理問題,將新事物吸納入既有基模,即既有知識的類推
如,從黃狗學到狗的基模,之後遇黑狗也會喊狗
調適(順應)
既有基模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識,個體為了符合環境的要求,主動修改既有基模,從而達到目的的一種心理歷程
平衡與失衡
平衡
既有基模能輕易同化新經驗
失衡
既有基模不能同化新經驗
調適歷程之發生,乃心理失衡的結果。
經調適而吸納新知識後,個體又恢復平衡
智力成長的內在動力
心理連續不斷交替出現平衡與失衡狀態導致
建構主義的觀點
認知結構的改變是自動自發,不是經過教導
認知發展視為內發歷程,強調成熟,不強調學習
認知發展的階段觀
感覺運動期(0~2歲)
由本能性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
對物體認知具有物體永存概念
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
前運思期(2~7歲)
中心化
只憑知覺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向度或層面,忽略其他向度
不具有
守恆
概念
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
只能主觀看世界
三山實驗
具體運思期(7~11歲)
循邏輯法推理,但只限於眼前所見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經驗
序列化
按標準排成序列,再進行比較
去中心化
具備守恆
具有分類能力
但還未具備類包含
ex:紅花多還是白花多
ex:紅花多還是花多
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
假設演繹推理
命題推理
超越現實的一種思維方式
組合推理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評述
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含意
確認兒童心智成長的內發性與主動性
兒童本身具備自動求知的傾向,適時提供良好的求知環境,可達事半功倍
現今
建構主義
教學理念源於此
確認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與普遍性
階段之遞升不代表知識在量的增加,而是思維過程與品質上的改變
兒童並非具體而微的成人
確認兒童認知發展階段成長速度不一
所受到的批評
發展先於學習的論點缺教育價值
除成熟因素外,學習也是影響發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未探討認知發展同一程度的兒童,年齡有如此大的差距,背後所隱藏的真相
對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修正
新皮亞傑主義
非單一理論體系,各家意見也不盡相同
採用較嚴謹的方法,選取具代表性的樣本,重新驗證研究
總括意見歸納兩點
低估兒童的思維能力,而高估了青少年思維能力
從生命全程觀點,皮亞傑的四階段理論,不能涵蓋人類認知發展的全部歷程
主張增加第五個
後形式思維
階段
維果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基本要義
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
認知發展上經由外化而逐漸內化,是一種
外鑠歷程
由初生時的自然人,逐漸變成社會人
社會文化認知發展論
語言在認知發展中的功能
成人將生活經驗和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經語言傳遞給兒童
兒童以語言為工具,用於適應環境及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以後的認知發展
語言是因,思維是果,語言具有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功能
學前兒童的自我語言,是調和其思想與行動從而促進認知發展的重要因素。有自己對自己溝通的意義。
皮亞傑則認為,自我中心言語只是代表兒童對事物認知思維的一種表達方式,與認知發展無必然關係
認知發展就是從基本心理功能轉化到高級心理功能的過程
改善兒童文化環境,適時施予教育,可促進智力發展
最近發展區與鷹架作用
最近發展區
,指從兒童實際認知發展水準到他可能認知發展水準之間的差距
實際發展區的上限==>實力
最近發展區的上限==>潛力
鷹架,適時協助學生學習,正如工人搭鷹架做工,具有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
認知發展的教育意涵
教學最佳效果產生在最近發展區
超越靠已知為基礎去求知的方式,將學生置於"接近全知又不能全知"的境地,在教師輔助下從事新知識的學習
適時輔導學生是教學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