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
Albert Ellis-理情行為治療(REBT)
主要概念
對情緒困擾的看法
A-B-C理論架構
人性觀
治療歷程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的經驗
治療目標
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
應用
REBT在多元領域的應用
REBT在短期治療上的運用
理情行為治療的實務
團體治療
Aaron Beck-認知治療(CT)
認知方法
3、讀書治療法
4、改變個人的語言
2、執行認知家庭作業
5、心理教育方法
1、駁斥非理性信念
情緒技術
1、理情想像
2、幽默的運用
3、角色扮演
4、羞恥攻擊練習
行為技術
CT與REBT的不同
治療者/當事人關係
認知治療的基本原理
認知治療的應用
簡介
認知扭曲
5、個人化 -一種使外在事件與自己發生連結的傾向-ex:每當我出門總是會大塞車
3、過度類化-把符合某件意外事件的極端意念,不適當地用在不太一樣的事件或情境中-ex:我沒有辦法幫助這個當事人,其他人我一定也幫不了
6、標籤化與錯誤標籤-以過去的缺點或錯誤來建立自我認同-ex:跟某人吵架就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2、選擇性的抽象化-以整個事件中的部分細節下結論,而忽略其他訊息,並失去整個內容的重要意義-ex:明明只錯一題,卻覺得自己數學超爛
7、二分法思考-非黑即白,全有或全無的思考-ex:如果我的英文沒有考100分,我就是個笨蛋
1、獨斷的推論-沒有充分且相關的證據就隨便下結論-ex:他們一定覺得我很笨很討厭我
憂鬱的處理
家庭治療
認知技術的應用
Donald Meichenbaum-認知行為矯正(CBM)
行為如何改變
壓力免疫訓練
簡介
建構主義取向對認知行為治療的影響
第二階段:開始一個新的內在對話
第三階段:學習新的技巧
第一階段:自我觀察
-基本假設:人們用他們自己對事件和情境的詮釋造成自己的心理問題及特定的症狀
情緒主要來自我們的信念、評價、解釋及對生活情境的反應
-著重於處理想法和行為,而非誘導情感的表達
-不鼓勵移情的發生,治療者必須對抗它
人格理論
哲學觀點-斯多噶學派(基本主張即宇宙是絕對的理性,人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應該避免理智的判斷受到感情方面的影響)
基本因素
人文主義-人類是注重整體、以目標為導向的有機體/個人最好能有無條件的自我接受
理性-人們運用有效率、彈性、邏輯及科學的方法嘗試達到個人的價值觀及目標
負責任的享樂主義-追求愉悅、避免痛苦的概念(關切長期愉悅,避免會造成痛苦的短期愉悅,ex:酒精成癮)
生物因素-個人有傷害自己的內在傾向,並以非理性的方式思考
家庭、同儕團體、學校及其他社會團體中的人際關係,影響了個人賦予自己與他人的期望
容易受到困擾傷害的程度-失功能的信念:阻礙個人滿足或享受目標的能力
人類生而具有理性、正確思考的潛能,也兼具非理性、扭曲思考的潛能
鼓勵當事人接受自我,即便他們也會犯錯
非理性想法是兒童時期從重要他人那學來的,並在往後的一生中重新雕塑
透過自動暗示、自我複誦主動強化自我挫敗的信念,並在此信念中發展我們的行為
獨斷的必須、絕對的應該
A-促發事件/B-信念/C-情緒和行為結果/D-駁斥(偵測、辯論、分辨)/E-效果、有效的哲學/F-新的感覺
協助個人將情緒困擾減到最低,減少自我挫敗的自我行為,且更能夠自我實現
將他們失功能的情緒以及行為改成健康的情緒及行為
幫助當事人達成無條件的自我接納、無條件的接納別人
STEP2-幫助當事人看清他仍抱持著不合邏輯和不合現實的思考模式,才讓情緒困擾得以繼續肆虐
STEP3-幫助他們修正思考和減少非理性想法
STEP1-讓當事人看看他們如何和許多非理性信念合作生活
STEP4-鼓勵當事人發展出一套理性的生活哲學
認知重建的歷程(認知治療的核心技術,用來教導人們如何重建理性的信念以取代非理性的認知)
運用邏輯思考、參與實驗活動、執行家庭作業來促進改變
強調此時此地的經驗,用現在的能力去改變那些過去獲得的思考和情緒模式
現在所受的困擾是由於他們相信那些關於自己和整個世界的自我挫敗觀點
REBT的工作者無條件的接納所有當事人,並教導他們無條件的接納自己和別人
6、成本利益分析
7、教導其他事項
8、解決問題
5、強力的自我陳述
6、強力的自我對話
操作制約、自我管理、系統減敏感、放鬆技術、行為示範
學校、婚姻、家庭....
有效率
心理問題的根源是來自於錯誤的思考、從不當的前提或錯誤的訊息所衍生的推論、無法區分想像和真實
以洞察為主,有強烈的心理教育成分,強調辨認和改變負面想法與不適應的信念
人們如何知覺和建構自身經驗,決定了他的感覺和行為
REBT具有指導性、說服性與面質性,治療者常扮演教學的角色,示範理性的思考方式,並幫助當事人確認和駁斥非理性信念
CT使用蘇格拉底式的對話,用開放式問句幫助當事人反思個人的議題並建構自己的理論
Beck視當事人的信念為不正確而非不理性,並且要求當事人進行行為實驗去檢測其信念之正確性
Ellis致力於說服當事人,其部分的信念是非理性且不能有效運作的
強調治療關係
第二階段:技巧學習與鞏固階段
第三階段:應用和維持階段
第一階段:概念化教育階段
4、誇大與貶低-過度強調事件的重要性或過度貶低事件的重要性-ex:我的腳扭傷了,我的運動員生涯一定完蛋了
自動化思考
基模
認知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