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靈性心理諮商 (研究方法 (研究參與者 (透過公開招募及同事推薦, 自認會將靈性/宗教觀納入諮商,超過五年的諮商經驗的心理師,…
靈性心理諮商
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之主題分析法(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43486
)
實在論(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08863
)
研究參與者
透過公開招募及同事推薦
自認會將靈性/宗教觀納入諮商,超過五年的諮商經驗的心理師
年齡、性別、宗教等不拘
16人,男2女14
平均年資17年
4基督、4天主、4佛、2新時代、2佛與新時代,接觸經驗平均25年
主要在社區機構與學校工作
研究工具
同意書
訪談大綱
詢問其宗教/靈性觀、在此方面從事的諮商工作、困難、倫理認知
研究程序
組成團隊,開始收集研究資料以及準備訪談事宜
招募研究參與者
確定約談地點
簽署研究同意書並同意錄音後開始訪談
轉換逐字稿與資料分析
研究者報告撰寫
資料分析步驟
逐字稿編號,以英文字母代表每位受試者,再以三位數字代表受訪者的發言次別,再以數字至於英文字母後區別訪談次數(EX.L2-005就是訪談者L在第2次訪談中的第五句發言)
研究團隊先各自閱讀逐字稿,再開會討論各自的意義敘述與概念擷取
錄音轉成逐字稿
相似概念集合成主題,不同概念與意見不一致之處達成共識
根據共同主題與引用原文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信實性
可轉換性(外效度):大量描述佐以原文,使他人能充分了解
可靠性(內效度):逐字稿完成後亦再比對錄音檔確認,研究方法也開放檢驗
可信賴性(信度):研究團隊對於靈性諮商有高認同,使參與者可以自由開放表達自我。結果也給參與者做過檢核。
可確定性(價值中立):研究者自身有相當的覺察,團隊間也有互相幫助覺察盲點,分析與結果也供受訪者審視是否有需修改之處
研究結果
融入靈性之時機
案主有需求或對其開放
評估靈性
議題(視諮商師觀點而定)
信仰背景相同
諮商場所允許
介入方法
依不同宗教理念說明問題
澄清宗教理念
經歷與神連結、同在
配合個案宗教
放鬆、冥想、禱告
媒介與工具(曼陀羅、卡牌...etc)
結合靈性與諮商發展的心路歷程
心路歷程
中立->融入
大環境的轉變帶動治療的轉變
靈性與諮商的關係
殊途同歸
互補
肯定靈性介入的正向效果
個案身心靈的改變
治療關係的共鳴
諮商師的自我成長
諮商師的靈性取向
諮商師的靈性觀
佛教認為靈性人人共有,只是缺乏覺察
新時代認為,宇宙中有至高神格體,個人內在亦有神性
基督宗教認為靈是一種超自然、超越人性的力量,可帶給人啟示
基督教與佛教都認為,靈性使人與超越者、自然有關聯,進而達到精神和諧的狀態
對身心靈的看法
三者交互影響
諮商師的靈性生活
基督教:活在神聖氛圍
佛:參透內在、輪迴與現象場
新時代:相信人有內在靈性
對諮商師的影響
靈性視野與連結
問題的出路
成為融入靈性的諮商師的意義
諮商師在其中獲得意義
定位的確定
融入靈性的倫理
告知並取得同意
尊重包容其他宗教/靈性觀
諮商架構的維持
靈性與宗教諮商
自啟蒙運動後沒落至今
1930年代,教牧諮商興起(神學融合心理學)
了解信仰對於案主的重要性,並尊重其信仰
諮商師普遍缺乏對宗教與靈性的認識
諮商師自身的靈性與宗教背景也會有影響
以案主信仰架構處理問題會有幫助(EX.引述問題相關經文)
倫理
清楚自己的宗教/靈性觀
評估個案討論這方面議題的意願
尊重個案的宗教/靈性觀,即使與自身不同
對此議題保持開放
不灌輸自身宗教/靈性觀於個案
須熟悉這方面的處遇與實徵研究,再嘗試與個案在此方面合作
宗教現況
佛教徒35%、道教徒33%;80%有信仰(含民間)
佛儒道混和
價值觀與靈性探討重點
定義
宗教:表達靈性的媒介(外在)
靈性:一種存在的方式,承認人會想要與超現實的力量做連結,能使人朝向愛、希望、超越發展(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