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 (壹、緒論 (三、前人研究限制 ((二)有的研究教學時間很短, (一)大多缺乏理論基礎,…
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究
壹、緒論
一、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一)介入愈早,成效愈好
(二)減低成本,效益最大
二、早期介入要教什麼
(一)西方拼音文字系統:聲韻解碼教學
(二)國內象形文字系統:注音符號教學
三、前人研究限制
(二)有的研究教學時間很短
(一)大多缺乏理論基礎
(三)4個研究設計是小樣本
(四)研究樣本人數較多的也僅34人,且摻入研究者大量的主觀詮釋
三、前人研究成果
(一)研究篇數:僅11篇(2006年止)
(二)研究對象
1.幼稚園2篇
2.小一小二9篇
(三)教學取向
1.以聲韻的操弄類型和元素設計3篇
2.以調整注音符號系統教學策略9篇
四、研究目的
(一)探究強調證據基礎的注音補救教學是否能夠有效提升低成就學童的語文能力
(二)分析注音補救教學對提升語文能力是否有長期保留效果
(三)分析注音補救教學是否能提升低成就學童的聲韻覺識與唸名速度能力
(四)分析注音補救教學的成本效益
貳、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
(一)2005年台東縣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整合方案的一部分
(二)10所實驗組國小一年級低成就生參與注音補救教學實驗
(三)9所對照組國小一年級低成就生僅接受學校課後照顧服務
(四)補救教學實驗於下學期第3週起進行16週,每週4節課
(五)全部參與學童均實施前後測及追蹤測驗
二、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對象
1.人數:實驗組9校共81人,對照組10校共69人
2.選樣:均由學校導師推薦
3.篩選標準
(1)國語科成績居全班後25%
(2)國語科月考成績低於80分以下
(二)補救教學教師
1.師資:15位合格女教師
2.年資:平均7.9年,最長19年,最短2年
3.身份:2人是特教老師,1人是教導主任,其餘均是普通班教師
4.學歷:1人是碩士,其餘均大學以上
5.培訓
(1)第一階段:寒假3天24小時補救教學專業能力訓練
(2)第二階段:教學期間隔週三下午教學督導
(3)研究者不定期至各校教學觀察並提供協助
(三)助教
1.師資:20名台東大學特教系大二學生
2.經歷:均曾帶過補救教學的個案
3.角色:協助施測與教學
三、研究工具
(一)智力
托尼非語文智力測驗(第二版)
編製:吳武典、蔡崇建、胡心慈、王振德、林幸台、郭靜姿(2002)
目的:為特教鑑定或智能篩選工具
方式:團體施測
年齡:7~18歲
信度:內部一致性甲式.748~.912、乙式.779~.925
(二)語文能力
1.基本讀寫綜合測驗
編製: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陳慶順、李瑩玓(2003)
目的:評量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基本讀寫能力
方式:僅採「看字讀音」分測驗,以個別方式施測,共50題,答對1題1分,計分採計讀音正確率及讀音速度兩種分數
信度:內部一致性介於.98,折半信度介於.99,重測信度.91
效度:看字讀音一、二年級間達顯著差異
常模:以學期為單位,採較嚴格的方式避免高估成效
2.國小注音符號能力診斷測驗
編製:黃秀霜、鄭美芝(2003)
目的:評量注音能力
方式:分聽寫與認讀兩部分
信度:內部一致性為.97,重測信度.97~.98
效度:以國語成績為效標,相關係數.66~.89
閱讀理解能力測驗
編製:柯華葳、詹益綾(2006)
目的:了解學童由上下文抽取字義、命題組合及推理理解能力
方式:分二~六年級五種版本,以團體方式計行,答對1題1分,本研究使用二年級版本
(三)認知能力
1.聲韻覺識能力測驗
編製:曾世杰、陳淑麗、謝燕嬌(2005)
目的:了解參與學生的聲韻覺識能力
方式:分聲調、聲母、韻母和結合韻四個分測驗,各有10題,1題1分,以錄音機呈現刺激,要求學生將正確答案寫在紙上
2.唸名速度測驗
編製:曾世杰、邱上真、林彥同(2003)
目的:測量與語文有關的認知技能—唸名
方式:本研究只採圖片、注音、顏色和數字四種測驗,以卡片呈現刺激,要求學生儘快唸過5種50個刺激
(四)成就測驗
自編
目的:評量受試實驗教材的學習成效
方式:注音符號與音節的認識和聽寫,國字的看詞選字、閱讀理解及造詞與聽寫
時間:每課教學結束後實施
(五)學生學習情況調查表
自編
目的:從教師觀點蒐集學生學科成就、學習行為及學習態度的改變
學科成就:國語、數學定期考查成績
學習行為和學習態度只針對實驗組學童蒐集
四、教學設計與執行
(一)教材設計
課數:9課
字數:平均50字
內容:音節與句型重複的注音短文
題材:兒童感興趣的動物和熟悉的生活經驗
順序:從發展時間早、響度高、使用頻次高的注音符號開始
記憶術:兼顧注音符號的形與音
(二)教學設計
理解:理解內容與提高機
聯繫舊經驗
說故事
範讀
朗讀
流暢性訓練
識符:辨識、唸名、自動化
記憶術
符號閃示卡流暢性訓練
拼音:能拼出注音寫成的音節、自動化
大聲公教學
快快唸
閃示卡
直接教學
讀注音字詞
流暢性訓練
斷音:能口頭說出所聽到的音節中有幾個注音、自動化
慢慢唸
去音首
換音首
聲調:能分辨四聲的聲調
機器人說話
肢體表徵遊戲
書寫:寫注音符號、口頭說出音節中的音素、以注音寫出聽到的音節
筆順
書寫練習
(三)方案執行
1.及早介入:一下開學即介入
2.長時密集:每週4節,共16週64節
3.增加成功經驗:小班教學
4.人力補充:每班2個大學生助教
5.教學討論:隔週三
6.不定期教學訪視及行政支援
參、研究結果
一、補救教學前後語文能力的變化
(一)注音能力
實驗組:明顯成長
對照組:進步不大
以IQ和前測為共變數,實驗組各項注音成效均達非常顯著水準p<.001
能保留成效達6個月
(二)識字能力
實驗組:效果較差
對照組:效果較佳
注音對識字與閱讀理解能力沒有遷移效果,語文成分的補救,其效益有特定性
低成就學童的識字能力隨年級增加,和一般兒童的差距略有加大
二、補救教學前後認知能力的變化
(一)聲韻覺識能力
實驗組:明顯進步
對照組:較不明顯
實驗組在注音能力上的訓練,可以遷移到聲韻覺識能力上
聲韻覺識能力可以透過後天的注音訓練而增強
(二)唸名速度能力
實驗組:較不明顯
對照組:明顯進步
三、補救教學前後學習和語文成就的變化
(一)2/3學童語文有明顯進步,一半學童月考成績已趕上同儕水準
(二)實驗組學童在注音能力上的補救,同時能遷移到國字現行教材的學習與表現
(三)補救教學學生的進步情形大於課後照顧服務學生
(四)學習效果是教出來的,而不是鼓勵出來的
四、補救教學的教學觀察
(一)老師普遍認為及早補救能幫到孩子
(二)孩子在補救教學中重拾學習樂趣
(三)許多孩子在原班的學習表現變好
(四)仍有些孩子進步有限
伍、補救教學的成本效益
(一)平均每位學生的單位成本是4738元
(二)41%~45%學生回到同儕水準
(三)特教成本降低(每鑑定一位要3800元)
肆、討論與結論
一、討論
(一)本補救教學確有效果,且高於對照組
(二)注音能力訓練能促進聲韻覺識能力的發展
(三)低成就學生補救之後仍落後於常模平均值
(四)發展多層次的補救教學支援系統是必要的
二、結論與建議
(一)實驗組注音能力確有提升,且進步大於對照組
(二)注音補救訓練能促進認知層次的聲韻覺識能力發展,但未能遷移到識字與閱讀等語文能力
(三)整合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兩個系統,提供多層次的學習支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