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投射性認同 (Klein之後,對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Scharff統整性詮釋(八步驟) (投射, 客體誘發, 客體內射性認同, 客體將特質轉變,…
投射性認同
Klein之後,對投射性認同的概念
Bion的目的詮釋
將內心的痛苦抽離,將其強加至客體,以得到釋放,同時脅迫控制這個客體。
以其為溝通的工具,引發客體進入某種心理狀態,為了與此心理狀態進行溝通。
Steiner的人際詮釋
將部分自體投射進入客體,為了擺脫部分自體、攻擊客體或進行原始性的溝通。
自體、客體缺少分離
改變對客體的知覺
消耗自體
Williams的光譜詮釋
自體一方面想跟客體分裂,另一方面想與客體維持關係。
投射與投射性認同是在處理客體關係的連續光譜上的兩端。
投射(客體毀滅)v.s.投射性認同(認同與保有客體)
Ogden目的與人際詮釋
人際
擺脫部分自體到客體身上
強迫客體經驗部分自體
將部份自體從客體身上取回
客體背強迫與自體感受一致
目的
防衛:擺脫不要的
溝通:使得自己被了解
聯繫:與客體互動
改變:藉由再內射,修正投射
Crisp的易感詮釋
前提
自體客體間特殊自我界限的可滲透性
自體客體間集中在特殊範圍的普遍自我界限的可滲透性
自體客體間特殊部分的相似性
自體客體間特殊部分的互補性
自體客體間普遍自我界限的可滲透性
相似與互補
相似性:自體客體的自我之間具有一致性
互補性:自體的自我與客體的內在客體之間具有一致性
Scharff統整性詮釋(八步驟)
投射
客體誘發
客體內射性認同
客體將特質轉變
內射性認同模式:一致或互補
客體接受投射的價位
自體的再內射性認同
相互的投射性認同
治療中的投射性認同
反移情是治療者對個案之投射性認同的自然反應。
具有價值、必要性
一種後設溝通
一種正常的同理心能力
治療者需區辨治療中的感受是來自投射性認同或是自身的未竟事宜。
反移情
演變
由壞轉好
狹義到廣義
發現到應用
廣義觀點
治療者對一特定個案的所有感受與態度,治療者可以利用這些感受和想法來了解個案所要表達的意思。
治療者的歷史
治療者對個案移情的意識或潛意識反應
治療者的內在衝突和防衛
干擾治療者治療效能的任何反應
情感上的共鳴與同理
投射性認同的結果
兩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互動
治療者可以喜歡或不喜歡個案,只要態度在意是層面,就為牽扯到反移情。
傳統觀點
治療者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個人議題尚未處理,而產生的情緒,干擾治療者的效能。
治療者對於個案的感受是基於現實層面
有助於治療
治療者對於個案的感受是基於非理性層面,主觀、神經質
不利於治療
投射性認同的精神病理意義
Klein焦慮來源詮釋
加深客體的危險性與攻擊性
自我弱化、貧乏,失去好的部分
取決於好客體與壞客體的經驗平衡
自我無法整合、成長
認同扭曲
Bion的好壞詮釋
正常投射性認同:同理與溝通取向
病態的投射性認同:恨意、分裂、高侵入性、控制性、丟棄部分自我和摧毀覺察
經驗:分裂、自我耗盡、失去真實感、混淆、自我不統整、關係界線模糊、擔心客體毀壞、嚴重焦慮
Zinner
代罪羔羊
Klein的概念
分裂與投射性認同
將分裂的感受投射至客體
依感受區分好客體與壞客體
客體內射性認同自體所投射的部分
客體依照自體投射的方式與自體互動
自體主觀感受分裂
自體的焦慮和內在危險得到紓解
三個心理位置
偏執-類分裂心理位置
憂鬱心理位置
修復心理位置
投射性認同與反移情
治療中的使用
治療者願意允許自己被拉進一種自己會變成個案投射性認同隻目標物的關係之中,利用自己最為治療工具。
透過改變個案的投射性認同來修正其內在的客體世界
接受投射
處理投射
在互動中讓個案再內化
成為一個夠好的客體
透過投射性認同的感受組成對個案人際模式的了解
治療者主動利用反移情詮釋移情
認同
一致性認同
同理、共鳴
互補性認同
認同個案內在客體中的他體
非同理
找出個案割捨的部分自我、情感、痛苦經驗
利用投射性認同的三階段
認識投射性認同與反移情
對反移情的材料決定適當的治療方式
處理投射性認同
Bion的涵融
包容者
被包容者
傾聽、同理、反移情、意義化
解毒、轉化
在適當時機以個案可以接受的方式回饋給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