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口語與表達
⭐俐尹
華語的定義
國語:台灣對內統稱中文的方式
語音特色及華語教學語言
聲母發音與表達
華語:台灣對外統稱中文的方式
普通話:中國對內統稱中文的方式
漢語:中國對外統稱中文的方式
歷史
現代漢語
南方方言:古漢語的活化石
源自胡式漢語
遊牧民族統治漢人,使得胡式漢語得以傳播
漢人從中原南遷後,帶著中原地區的語言到南方扎根
粵語→古代河北、山西、陝西話
福州→古代齊語
閩南→古代河南洛陽話
客語→古漢語、開封官話
「可理解輸入原則」七特點
使用目標語
發音清晰
語速慢
停頓時間多/長
詞彙簡單
自我重複
句型容易
教學語言該注意面向
咬字、發音清楚
發音特色與教學要點
學習者背景
從學習者的母語系統裡對比
依個人學習情況、風格及所在環境,有所變異。
華語教師原則
規範初學者的發音
補充當地華人或普通話的用法
聲母的定義
發音特徵
發音方法
現代漢語聲母(輔音)字母表
氣流從肺部裡出來,經過聲門,在發音器官的某兩部分受到阻礙,甚至完全關閉所造成的嗓音。
聲帶振動與否
輔音獨立發音時,音量微弱,不大響亮,所以人們習慣在讀輔音符號時加上一個元音。
氣流受阻礙的位置
氣流通過時之強度
送氣音
不送氣音
清音
濁音
塞音
擦音
塞擦音
鼻音
邊音
簡單常見的詞彙
結構單純的句型
怡方 🚩
漢語拼音
語言的種類
發音器官與語言屬性
黏著語:具有形態變化,其詞綴具有單義性(每個形態變化僅代表一種語法意義,且都用同一形態表達。)ex:日語
屈折語:透過屈折型態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另外有內部屈折及外部屈折。ex:阿拉伯語
孤立語:缺乏形態變化,主要透過虛詞和語序來表達。ex:華語
漢語的特色
單音節→單音詞→多音節的詞,其詞仍獨立有義(除小部分琵琶、葡萄等詞)
詞分虛實。ex:我學過日文。
不注重詞態變化。ex:我們吃了三顆柳丁。
詞的詞序嚴格,意義靠順序和讀法決定。ex:你愛我嗎?/你媽愛我?
漢語音韻結構、發音、特徵
音韻結構:聲母、韻頭、韻腹(主要元音)、韻尾
發音形式: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
特徵:結合韻母多、聲調使得華語語彙的音讀更加豐富
物理屬性四要素&例子
音色-本質特徵 ex:發音方式、共鳴
音強-聲音強弱 ex:強調
音長-情感表達 ex:強調
音高-聲音高低 ex:水餃/睡覺(造成意義改變)
發音器官分為主動/被動
主動:唇、舌、聲帶
被動:齒、齒齦、硬顎
人類發音器官依決定音色的因素
共鳴:口、鼻
發音方式:肺、氣管
為什麼語音存在與變化有約定俗成?
約定俗成為群眾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形成,有約定俗成才能溝通
美蓉 ❤
四聲調值與變調
中國網路用語
PLMM 漂亮美眉
TMD 他媽的
NB 牛逼
GG 哥哥
MPJ 馬屁精
BC 白菜
漢語拼音方案的音節結構(語音成分)
漢語拼音聲調中的四項規則(標記方式)
語流音變
異化
相連上聲(3+3):調值由214變為24
例子:冷水、洗澡、總統。
弱化
輕聲
例子:石頭、哥哥。
脫落
兒話音
例子:花兒、等一會兒。
同化
順同化
例:dogs。
後字的音受前字的影響
逆同化
例:棉袍。
前字的音受後字影響
韻母發音原理與練習
韻母發音的特徵
氣流自肺部呼出摩擦震動而呈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不同方位。
例子
氣流無阻→樂音
聲帶振動→濁音→響音。
漢語元音(單元音)表格
語言管理與規劃
「華語口語與表達」的語言的研究範圍
擴展性研究:和華語相關的事情。
本體研究:漢語語言學中的韻母、聲母、子音等發音規則。
語言管理和語言規劃的層級關係
語言規劃先於語言管理。
方言的產生
社會的分離
人群的遷徙
民族的融合
語言的接觸
地形的阻隔
北宋的東震旦地理圖
現代漢語(共同語)和漢語方言
方言七大區
贛方言
客家方言
湘方言
閩方言
北方方言
吳方言
粵方言
漢語(華語)是漢民族的共同語
台灣移民型態多語社會中的五波移民
原住民
漳州人
泉州人
台灣戰後中國各地移民
日治時期時曾部分移民來台的日本人
云華 🎉
語言管理
定義:管理語言,活用語言能使我們的溝通更上層樓,當然有人會說會說話並不代表了解,這時提升相關能力便顯得重要。語言管理,管理的是一個的能力與努力,管理的越好,便是我們最佳且最能利用的資產
與口語的關聯:了解並會活用華語,便是語言管理的一部分,而當管理得當與真正地活用自如後,我們便能教別人如何說並了解華語
公共標示語言:標示的語言通常是英文,或許台灣應朝向多語文化面改善,畢竟來台灣觀光的遊客不見得看得懂英文。**
台灣的社會語言:有華語、台語、與台灣國語。目前已台灣來說,長輩較常使用的語言為閩南語,而年輕世代使用的當然以華語居多,不過,因為世代的轉變,傳統的語言正快速地消逝,我們應該竭力保存,學習夏威夷的做法,保留傳統!**
母語:是由英文所譯〝Mother Language〞而來,而事實上是使用流利的語言稱為母語,但或許也是因為出生後第一個使用流利的語言就是自母親學來,才稱為母語。
多重語言能力:可以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與認識不同的人,當然以現實層面來看,多重語言能力也是找到好工作的有力武器,學習語言能使人開闊更多視野,更可以理解不同的文化。
連音音讀
台灣腔:1. 語助詞多,如:啦、啊、了…
沒有捲舌音及ㄦ話韻
ㄢ、ㄤ不分;ㄣ、ㄥ不分
普遍不發輕聲音
獨特的開頭語,如:「吼!剛剛好累」
用有強調完成式,如:「你剛剛有睡著嗎?」
- 講話習慣連音
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讀:在量詞單位前會音變以及與數字「一」有關(單一性)。
指稱詞「這、那、哪」接數字「一」不變音的情形:如:「公司股票若是能持續上漲,而那份大合同又簽定的話,這下啟不是一//石二鳥了!」,以此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是唸做ㄧˋ石二鳥,因為此情形,整理成以下形式:
(1) 遇第4聲、輕聲時,「一」唸做ㄧˊ
(2) 遇第1、2、3聲時,「一」唸做ㄧˋ
※「一」若是本身是固定詞彙或非單一數量詞,就會出現不變音的情形
※帶ㄦ話的詞,詞性多為名詞 (占整體約60%)
(註):台灣腔之特色 網路擷取資料之台灣腔特色
ㄦ化韻的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是特色是,兩字連接時,有音素(通常是韻尾被省略),主要有三種ㄦ化韻的類型有此現象:
(1) 韻母保留主要元音,而韻尾消失:ㄞ、ㄢ (小孩ㄦ)
(2) 主要元音鼻化音,韻尾消失:ㄤ、ㄥ(紗窗ㄦ)
(3)央元音:ㄝ、ㄟ(樹葉ㄦ)
國際音標
現代漢語的音節結構
**音節結構:
音素:語音的最小成分
音節:是語音序列的單位,也是語音中最自然的語音結構單位,而換掉音素,聲音就會改變。
◆ IPA通常是語言學者為研究語言學,才會學的,一般初學者會建議用漢語拼音較為合適。
◆ IPA的優點為:記音較為精確、操作簡單,學習者學的也會較快
漢語音譯外來語
直接音譯漢語的特色為:反映多是與原詞相近的讀音。
好處為學生較容易利用讀音聯想詞彙,記憶也較為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