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2)組織外在環境和組織間的關係——績效責任 (二、 機構(制度)順從的觀點說明學校組織和其外在環境間的關係與應對之道 (前言…
(2)組織外在環境和組織間的關係——績效責任
一、 資源-依賴的觀點說明學校組織和其外在環境間的關係與應對之道
前言:
從資源-依賴的觀點中可以知道,它視環境為獲得稀有資源的地方
目的
達成組織的任務與專業過程
依賴的觀點包含以下兩大重點
環境資源
依賴
(一) 環境資源
環境資源一般被概念化成為一個由稀有(scarcity)到豐富(munificence)的連續體
環境能提供資源以支持組織穩定與成長的程度
組織為了環境資源而競爭與分享
例如
在比較富有的學區,可能獲得更高的房地產評估,也因此創造更多的稅收,更少的徵收。學校如果位於空間寬敞的環境中,比較可能提供多樣的課程與課外活動。
(二) 依賴
指環境中資源及其取得的方便性之程度
對於教育環境而言
指學校對於由別的組織所控制的資源之需求情形
組織競爭資源的結果,就是在環境中發展出依賴性
例如:
學校財政相關事件:當土地財產稅及聯邦補助減少時,學區對於保障以獲得州議會額外經費分配的需求會增加。由於他們大部分的預算來自州政府,學區對於州政府的依賴急遽的成長。同樣的,州對於地方學區的權力擴大了,州議員與教育官員能對學區教育改革下命令,例如課程標準與測驗方案。
二、 機構(制度)順從的觀點說明學校組織和其外在環境間的關係與應對之道
前言
從機構(制度)順從的觀點中可以知道,環境鼓勵學校要遵守一些強而有力的規則與要求
而這些規定是由組織的法規、社會、專業及政治脈絡所約束的,也就是所謂的順從
其中包含以下三種。
(一) 高壓順從(coercive conformity)
從政治影響與法令問題而言
順從的結果
當學校組織順從由政府機構所公告的規則時,就創造了相似的結構與過程
例如
學校變革常見的高壓或政策工具包括:政府的命令與誘導,而這些高壓政策工具主要問題在於他們只是增加了強迫的花費,但卻沒有產出預期的效率與效能的收益。
(二) 模仿的順從(imitative conformity)
組織接受從其他來源的標準與回應,以減少不確定性
順從的結果
學校組織會模仿成功或聲望良好的組織
例如
學校技術很弱或目標曖昧時,可能會以其他他們認為更合法、更成功的學校組織為目標。
(三) 規範的順從(normative conformity)
組織成員被社會化與被教育以遵循散佈在跨組織間的規定與標準
順從的結果
學校組織會以正規教育及認知知識和專業網路與協會之成長與努力為主
例如:
1.專業人士會學習關於合宜行為的標準化實踐方法與規範性的條例。
2.教師與行政人員協會或勞工聯盟,會加強專業人士資訊的交換,並提供可以在教育界被複製的政策與實務。
三、 評析學校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的概念及其對美國教育改革(educational reform)法案的影響
第一段
教育績效的意義
是教育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和學生自己負起本身教育和學習成敗責任
績效責任的計畫通常包括三個部分
確認學生應習得的學科知識
技能的標準和標準間的匹配(一致性)
不同的目標達成層次的影響
學校績效責任的限制有三點
忽略主觀及個人偏好
不能代替方案評鑑
缺乏參照點
第二段
學校績效責任對於美國教育改革法案的影響主要有二項法案
小布希的NCLB(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法案
歐巴馬的race to the top(邁向巔峰)
2002年,NCLB法案目的在提高美國公立中小學教學品質,充分照顧每位學生與弱勢,其要旨有四點
強化績效責任制度
擴充家長的教育選擇權
國性的教育品質管制重視基本學科能力
重視採行經研究證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NCLB法案對於學校實施績效責任制度
每年三到八年級的學生需要接受閱讀與數學的測驗,進而提出報告以加強家長對於學校的選擇權利
2009年的race to the top法案意圖透過聯邦政府經費的投入以穩定各州財政、擴大教育投資及創造就業機會,藉此作為美國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因應手段並促進美國經濟永續發展,並藉著發放補助款達成四項教育改革目標:
增進教師效能與公平地分配有效能教師
建立學生學習資料庫系統
改革表現最差的學校
採用嚴謹的標準與評量
第三段
以上能看出學校順從政府的政策皆是歸因於依賴政府提供的資源,進而去使學校精進各項績效責任的指標使其符合目標,以爭取更多的資源。
「資源有限而慾望無限」對於資源與資訊的慾望是無限的,於是大多數的學校參與美國聯邦政府提出的各項計畫,政府這個外在環境也正好才有機會提升其對於教育的影響。
前言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