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4探地層 (4-2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侵蝕作用 (海浪 (拍擊, 磨蝕, 融蝕), 河流 (向源侵蝕 (加長), 向旁侵蝕 (加寬),…
Ch4探地層
4-2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斷層
地層的型態
走向、傾角
斷層的分類
正斷層
受張力
逆斷層
受壓力
平移斷層
右移斷層
受剪力
左移斷層
受剪力
同時具有板塊邊界和平移斷層的特性
風化作用
固結良好轉變為鬆散,仍附著於原地
物理風化
剝離作用
溫度變化
冰楔作用(凍裂作用)
樹根作用
化學風化
溶解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水化作用
節理
平行出現
同一組節理
兩組相交
豆腐岩
岩漿冷卻收縮
玄武岩、其他火成岩
柱狀節理
岩層受力斷裂
兩側沒有位移
節理
兩側發生位移
斷層
侵蝕作用
海浪
拍擊
磨蝕
融蝕
風
風稜石
河流
向源侵蝕
加長
向旁侵蝕
加寬
向下侵蝕
加深
冰川
U型谷
冰蝕擦痕
將崩解的碎塊帶離母岩
褶皺
常見於造山帶中
種類
背斜
外側岩層比內側年輕
波峰
山丘、台地
向斜
外側岩層比內側老
波谷
谷
地球內、外部的作用
外營力
均夷作用
內營力
變化速率差很多
岩石循環
岩石並沒有所謂最終狀態,會因一直受到不同作用力而改變狀態
4-1探地層
在地面上探測地球內部的方法
磁力探勘
地下含磁物質
含磁性金屬礦
重力探勘
地質構造或具有不同的物質
火成岩、金屬礦、背斜中心
密度較大
震波反射探勘
人為地震波
石油、天然氣
沉積岩背斜軸部或斷層處
大陸地殼鑽探
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畫(ICDP)
前蘇聯在柯拉半島的鑽探井
全世界最深的科學鑽探井
地震與地球內部層圈的探測
有P、S波
震波傳遞方式
內部均質、成分與物理性質皆相同
放射性傳遞
內部均質,接近地球內部,密度越大
曲線向外傳遞
地球內部層圈
地殼
密度較小
花崗岩、玄武岩
莫氏不連續面
莫荷洛比奇
經過地函的折射波比起直達波較快抵達地震站
地函
橄欖岩
古氏不連續面
古騰堡
100度~140度沒有P波抵達
P波陰影帶
2900公里處有另一層圈
地核
S波陰影帶:100度到180度
外核
液態金屬
S波消失
雷縵不連續面
雷縵
P波陰影帶存在部分地震波
另一層圈反射而來
內外核交界面
內核
固態金屬
依靠地震波來間接測量
臺灣的車籠埔斷層深井探鑽計畫(TCDP)
臺中大坑地區
斷層南北走向、向東傾斜30度
井深兩公里
鑽入斷層帶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成因
結果
1110~1240m,存在四條與地震活動有關斷層帶
1110m處,12公分厚的主斷層
下方有3公分厚黑色不透水層
地下水集中斷層帶間
地震滑動產生高溫
地下水汽化形成氣墊
斷層上盤快速上衝
80%能量以地層摩擦的形式消耗
車籠埔斷層集中特定的薄層裡
探測地層的性質
得知地層特性方式
採集標本
挖掘槽溝或礦坑
探測地下岩層的性質
不適合大區域的調查
現地觀察
鑽井
鑽取較深的地層
採取岩心
岩心或岩屑
井下安裝儀器
深層地層的物理性質
大型建設工地的基礎調查或石油與天然氣的探勘
沉積構造
交錯層
與主層面斜交
波痕
水流波痕
波浪波痕
風成波痕
粒級層
沉落:粗粒再來較細粒者
泥裂沉積物充填泥裂中
用來指示地層上下方向或者流水、風的方向
岩性
組成顆粒大小
沉積構造
造岩礦物
地質構造
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