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地球古今談 (1-3地殼均衡 (重力均衡模式 (普拉特 (無山根, 愈高地塊,密度愈小, 各地塊密度不同), 艾瑞 (有山根,…
Ch1地球古今談
1-1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變的看法
太陽系的起源
行星形成的方式
康德和拉普拉–星雲說
冷卻收縮
柯伊伯–原始行星說
霍伊爾的星雲說
旋轉升溫收縮
行星物質來源
災變說
星雲說
近代普遍接受的星雲說的內容
原始星雲
原始太陽
中央密集處形成太陽
行星系統
一個氣體圓盤
類木行星
富含氣體而質量大
類地行星
微行星
小行星、彗星
由微行星形成的中心產物
地球起源的神話
中國
西漢–《淮南子.天文訓》
三國–《三五歷記》
西方
創世紀
哥白尼–日心說
1-5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季節形成的天文因素
冬至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南半球白晝最長,北半球夜晚最長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極區永夜,南極圈永晝
秋分
太陽直射赤道
各地晝夜等長
北半球夏半年結束冬半年開始
北極點半年永晝開始,南極點半年永夜開始
春分
太陽直射赤道
各地晝夜等長
北半球冬半年結束夏半年開始
北極點半年永晝開始,南極點半年永夜開始
夏至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最長,南半球夜晚最長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北極區永晝,南極圈永夜
二十四節氣反映季節變化
黃河、長江流域發展出來
節氣名稱不一定反應各地狀況
以春分點為基準,一周360度分為24等分,每一等分為一節氣(根據太陽位置而定),可反映季節變化
屬於陽曆
陽曆每個月有兩個節氣
長期的天文觀測
1-3地殼均衡
山根
地殼均衡學說
重力均衡模式
普拉特
無山根
愈高地塊,密度愈小
各地塊密度不同
艾瑞
有山根
山愈高,其下方,山根愈厚
各地塊密度相同
地殼升降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及加拿大北部覆冰融化,陸地承受之重量減小,現以每年近1cm速度上升
地層受風化、侵蝕及搬運作用,會將表層岩石移走。長期後,地殼減薄,下方地殼減壓進而抬升,原本在地殼內部的岩石得以露出地面
1-2地球的外貌
古代證明地球是圓的方法
麥哲倫船隊航行繞地球一周
往北走,北極星仰角漸大
古代人如何測量地球的大小
埃拉托斯特尼
夏至陽光直射賽伊尼的一口水井
陽光與亞力山卓的立柱夾7.2度角
藉由角度推測距離,求出地球半徑
由重力推測地球的形狀
T=2π√L/g
單擺週期而不同
地球成扁平的橢圓
重力值有所差距
現代測量地球形狀的方法
衛星軌道受重力影響呈不規則形狀
觀測人造衛星飛行軌跡
地球成梨形
1-4曆法源自於日、月、地之相對運動
月的由來
朔望月
繞地公轉角度:390度
約29.53日
陰曆的一個月
恆星月
繞地球公轉角度:360度
約27.32日
年的由來
回歸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365.2422日
日的由來
太陽日
太陽連續兩天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地球自轉角度:361度
真太陽日
每日時間不同
平均太陽日
24小時
恆星日
同一恆星連續兩次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地球自轉角度:360度
23小時56分鐘
現行的曆法
太陰曆
一年12個朔望月
30年內有11個閏年
日期對應月相、無法反映季節
陰陽合曆
以朔望月為一月,年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
19年內加入七個閏月
日期對應月相,以二十四節氣反映季節
太陽曆
以回歸年為一年
每四年一閏年
月份可以反映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