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下冊 第一章 地球古今談 (1.4曆法與日月地相對運動 (曆法 (陰陽曆 (二十四節氣), 西曆(儒略曆), 陽曆(格勒哥里曆)), 日的定義…
下冊 第一章 地球古今談
1.4曆法與日月地相對運動
曆法
陰陽曆
二十四節氣
西曆(儒略曆)
陽曆(格勒哥里曆)
世界協調時
以銫原子鐘的秒為單位, 縮寫為UTC
UTC 的時間是均勻的,隨時一致,而世界時(UT)的時
間是不均勻的,受到地球自轉和公轉變化的影響
日的定義
平均太陽日
取一年的太陽日平均,稱為平均太陽日,作為日的長度。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率並非固定不變,造成每天
的太陽日長度有些微變動。
一個平均太陽日等分成 24 小時,而一日的1/86,400 為 1
秒。
太陽日
太陽連續兩天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恆星日
同一恆星連續兩天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年的定義
回歸年
恆星年
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間隔
月的定義
月球公轉一周的時間
恆星月
朔望月
陰曆的 一個月
1.3地殼均衡
現代地殼均衡理論
二種地殼均衡理論
艾瑞假說
各地塊密度相同
有山根
山越高,山根愈厚
造山帶符合
普拉特假說
各地塊密度不相同
無山根
山越高,其密度越小
北美洛磯山脈符合
動態的地殼均衡
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由於上次冰河期堆積很厚的冰
河,重量增加,負荷較重,地殼因此沉降
進入現代間冰期後,冰川融解,負荷減輕,迄今地殼仍在
緩緩浮升。
阿基米德理論
地殼均衡與浮力原理
1.2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物理參數
密度:5.5 公克/立方公分
極半徑 (b):6,356.76 公里
赤道半徑 (a):6,378.14 公
赤道周長:40,075 公里
子午線方向周長:39,941 公里
質量:6.0 × 1024公斤
如何察覺地球是圓球
古希臘
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遠揚的船隻船身比船桅先
消失。
古希臘人發現,在埃及可以看到一些以前沒見過的星星
形狀的爭議
伏爾泰:「在倫敦認為是橘子,而在巴黎卻把它想像成西
瓜。」
牛頓→橘形地球
卡西尼→蛋形地球
重力模型→梨形
鐘擺週期
重力加速度較小→地球半徑較長
地球是扁的橢圓球體
蓋亞那擺鐘走的比較慢→單擺週期(T)較長
1.5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冬至日(12/21 或 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
對北回歸線地區而言
正午陽光位於天頂南方
47度(斜射)
晝短夜長,日照時數短
北半球為冬季半球
南緯 66.5 度以南出現永晝、北緯 66.5 度以北出現永夜
夏至日(6/21 或 22)
陽光直射北回歸線
正午陽光位於天頂(直射)
晝長夜短,日照時數長
北半球為夏季半球
北緯 66.5 度以北出現永晝、南緯 66.5 度以南出現永夜
地球的公轉
每日陽光直射緯度地區不同
黃道與赤道夾角 23.5°
地球軌道(黃道)為橢圓形,地球於一月運行至
近日點,七月時運行至遠日點
影響地球表面接收太陽總輻射能多寡的因素
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接受到太陽熱能
距日遠近
日照時間長短
1.1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變的看法
太陽系與地球的形成
各種假說
外力說
潮汐說
碰撞說
自生說
冷星雲假說
熱星雲假說
災變說
星雲說
遠古神話與近代科學
埃及創世神話
中國創世神話
淮南子 天文訓
盤古開天闢地
聖經創世紀
近代科學
克卜勒(Kepler,1571 ∼ 1630)
歸納行星運動定律
哥白尼(Copernicus,1473∼ 1543)提出「日心說」
伽利略(Galileo,1564 ∼ 1642)
發明望遠鏡觀測天體
牛頓(Newton,1643 ∼ 1727)
發現萬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