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下CH1地球古今談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夏至 (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長, 日出東偏北,日落西偏北), 秋分 (9/23,…
下CH1地球古今談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夏至
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長
日出東偏北,日落西偏北
秋分
9/23
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日出正東,日沒正西
春分
太陽直射赤道
全球晝夜等長
3/21
日出正東,日沒正西
冬至
12/22
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南半球白晝長
日出東偏南,日沒西偏南
季節變化主要受自轉軸的影響
24個節氣(陽)
曆法(日、月、地)
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
經過兩次東(夏)至點所需的時間間隔稱作
回歸年
日
太陽日
真太陽日
自轉361度
一年中每一個真太陽日不等長
太陽連續二天通過中天所需時間
時間每日不同
平均太陽日
自轉361度
一年中每一個真太陽日的平均
太陽連續二天通過中天所需時間
24小時
恆星日
361度
23小時56分
同一個恆星連續通過兩次中天的時間
曆法
太陰曆(回曆)
分平(354)、閏(355)年
30年有11個閏年
一年12個朔望月
日期可以對應月相、月份
陰陽合曆(農曆)
閏年有13個月
19年內加入7個閏月
朔望月為1月
日期對應月相(陰)
24個節氣(陽)
陽曆(西曆、國曆)
每4年1閏年
月份可以反映季節
分平(365)、閏(366)年
回歸年一年
月
恆星月
360度
27.32日
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以無限遠恆星為參靠點
朔望月
390度
29.53日
月相盈虧周期
陰曆的一個月
地球的外貌
(古)證明地球是圓的
船隻遠離海岸後消失在地平線上
古人看見海面略呈弧形
月食時,地球投影是圓的
往北走,北極星仰角越大
麥哲倫航行地球一周
(古)測量地球大小
陽光直射
賽伊尼
的水井裡(北回歸線)
用角度比率換算距離
推測地球形狀(重力)
單擺離地心越遠,單擺動的越慢
地球呈橢圓球體,赤道半徑較極半徑大,離地心較遠,單擺較慢
(今)測量地球形狀的方法
利用人在衛星觀察重力變化
地球接近梨的形狀
肉眼看是正球體
地殼均衡
地殼均衡說
地球內部同一深度壓力相當
山脈密度小,必須要有較大厚度才能產生相同壓力,所以山脈下方有山根
像是不同高度的東西,浮在水面上的高度越多,下面的深度也越多
均衡模式比較
普拉特
無山根
越高地塊,密度越小
各地密度不同
北美洛磯山脈
艾瑞
各地密度相同
有山根
山越高,山根越厚
多數造山帶
地殼升降
覆冰融化,重量減輕
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加拿大北部
風化、侵蝕、搬運
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變的看法
太陽系起源
行星形成方式
星雲說
康德和拉普拉斯
:red_cross:認為是星雲團冷卻收縮形成的
霍伊爾
認為星雲在萬有引力下收縮
原始行星說
柯伊伯
距太陽近 固態行星
距太陽遠 氣態行星
行星分類
類地
可能是經由
微行星
碰撞形成
類木
有部分密度高,產生局部的氣體收縮中心
小行星及彗星
微行星形成行星過程中的中間產物
行星物質來源
災變說 :green_cross:
因災變從太陽分出來的
星雲說 :check:
太陽系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
地球起源神話
三國 徐整:《三五歷記》
盤古開天
宗教神學:《創世說》
上帝七天內創造
西漢:《淮南子˙天文訓》
陽氣精華形成太陽
哥白尼:《日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