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3.測海象 (測海象 (海水溫度與鹽度的量測 (溫鹽深儀(CTD) (以鋼纜電纜線施放,常與採水瓶一起使用, 今日最廣泛用於量測海溫、鹽度的儀器…
ch3.測海象
測海象
海水溫度與鹽度的量測
溫鹽深儀(CTD)
以鋼纜電纜線施放,常與採水瓶一起使用
今日最廣泛用於量測海溫、鹽度的儀器
C~導電度 換算出鹽度
T~溫度
D~水壓 換算出深度
(拖曳式)溫鹽深儀
船後由纜線牽引,可以不停上下測量,獲取垂直面上的資料
反轉式溫度計
裝置於南森瓶外一同作業
較費時,可量測深度有限 現較少使用
溫鹽圖
追蹤各層海水的來源
探討海水的垂直結構
推論隔層海流的大致方向
討論水團與水團間的混合情況
海流的觀測
浮標觀測
定點錨碇
音響式都卜勒流剖儀
可以不斷量測海流的瞬時流速
為現今最普遍的海流儀
波浪的觀測
壓力計
放置於海底,記錄儲存波浪起伏所引起的海壓變化
適合淺水區域
浮球式波浪儀
量測波高、週期、波浪行進方向
海上觀測浮標
將大型浮標錨碇於深水海域
音響式都卜勒流剖儀
潮汐的觀測
壓力計
浮筒式潮位儀
利用浮筒隨水位的升降來帶動滑輪組,紀錄水位高度變化
海水深度的測量
側深儀
聲納系統,安裝於船底
單波束
多波束
海底測繪的主要工具
聲波速度
上層海域~因溫度減小而漸小
深海~因壓力增加而漸增
海洋地殼
特性
地殼年齡
中洋脊向兩側漸老
地磁條帶
有磁性倒轉的現象,平行排列在中洋脊兩側
海洋沉積物
以海洋生物殘骸、泥沙為主
岩石圈厚度
離中洋脊越遠越厚
構造
沉積物
0~1公里厚
玄武岩
1~2公里厚
輝長岩
3~5公里厚
橄欖岩
海洋鑽探成果
證實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學說
重建古海洋歷史
深部生物圈的發現
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
空前活躍的火山活動
海底地貌
大陸邊緣
依坡度變化
大陸坡
坡度最陡
有許多海底峽谷,由濁流沖刷而成
大陸緣機
由沉積物堆積的地形平緩帶
並非所有大陸邊緣都有
大陸棚
坡度最緩
水深100~200公尺
海溝
長而窄的海底陷落帶,為板塊邊界
多數集中在太平洋
依板塊活動度
活動性(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位在板塊邊界上
隱沒帶火山,有地震
大陸棚較窄,大陸坡較陡
非活動性(大西洋型)大陸邊緣
不在板塊邊界上
無火山,無地震
大陸棚較寬,大陸坡較平緩
洋底盆地
深海平原
世界最平坦之處
深海丘陵
分步於深海平原向中洋脊一側
海底山
岩漿湧出處
太平洋分布最普遍
中洋脊
脊頂
位於板塊的擴張帶
測翼
不斷往兩側擴張
轉型斷層與破裂帶
中央斷裂谷被轉型斷層錯開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