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2 觀風雲 ((氣候觀測 (高空觀測 (儀器 (1930年代後儀器 (探空儀:裝有溫濕度.氣壓感應器和無線電發射器 懸掛在氦氣氣球下, 氣球…
CH2 觀風雲
天氣.氣候與人類活動
天氣.氣候
天氣
定義:短時間大氣中溫濕度.氣壓.風雲霧.降水.能見度分布與現象
實例:午後雷陣雨.鋒面過境.熱浪.寒流
氣候
定義:氣象要素或天氣現象長時間的平均狀態
實例:四季變化.月平均雨量
人類活動
二十四節氣反映季節變化 氣象諺語反映各地天氣特徵
對天氣.氣候的運用:台灣騎樓式建築.澎湖菜宅.金門風獅爺民間習俗
用氣象資訊規劃建設:西部沿海東北季風強 大規模開發風力發電
我國中央氣象局.日本氣象廳等氣象作業部門 提供天氣.氣候的資訊
氣候觀測
地面觀測
以觀測坪內的儀器為主 每日觀測4次(台灣時間08/14/20/02時)
儀器
觀測坪:百葉箱.雨量計.蒸發皿等(''雲''的觀測必須仰賴人工觀測)
百葉箱
內容物:乾濕球溫度計.自記式濕度儀.最高/最低溫度計
乾濕球溫度計
乾球->氣溫/濕球->水氣未飽和 濕紗布水分蒸發.溫降
濕球溫度<=乾球溫度計(溫差大則相對濕度低)
地點:地平.空曠.鋪種淺草的地面
設計原理
白色.百葉:北(南)回歸線以北(南)朝北(南)->通風好.避直射&吸熱
觀測儀器距地面1.5公尺高處->避免受到地面輻射影響
最高/最低溫度計:水平放置->不會因重力作用影響其正常運作
室內:氣壓計(水銀/空盒->體積變化原理)->避免陽光直射生誤差
風力塔:風向計(風標的箭頭指向->風向).風速計
高空觀測
儀器
早期:風箏.載人氣球進行高空觀測
20世紀後:使用飛機.火箭
1930年代後:無線電探空儀(雷文送)+氣球+全球定位系統(GPS)
1930年代後儀器
探空儀:裝有溫濕度.氣壓感應器和無線電發射器 懸掛在氦氣氣球下
氣球:上升過程 無線電發射器不斷發射訊號 由地面上系統接收
GPS:
追蹤氣球運動 可直接(經緯度+氣壓推出高度)
求出大氣各層水平風場(風向.風速)
觀測項目:高度30公里以內 不同高度的溫濕度.氣壓.風向.風速
觀測時間:每日觀測2次(台灣時間08/20時)
地面/高空觀測限制
僅能在測站當地進行測量
測站彼此距離遠 海上&偏遠地區所設測站稀少
近代發展''遠距離''觀測:藉飛機.雷達.衛星觀測->遙感探測(遙測)
遙感探測
探測器種類
主動式(雷達)
由探測器主動發射探測波到被探測物上 再接收反射訊號
藉由收到訊號的時間差 可決定探測物的方向與距離
能量較強 可以有較高解析度
被動式(衛星):不自行發射波段 只接收被探測物所放出/反射的訊號
氣象雷達
可以對數百公里內的大氣進行觀測
雷達發射的電磁波碰到水滴/冰晶 部分反射回到雷達(降水回波)
代表性
時間差:雲雨位置->時間差越長 雲雨距離雷達越遠
強度:雲雨強度->回波強度越高 雲雨越強
都卜勒氣象雷達:雲雨移動方向.速度->頻率上升距離近 降則遠
氣象衛星
依飛行軌道分類:繞極衛星(觀測各地).地球同步衛星(觀測一地)
依電磁波種類拍攝的雲圖分類:可見光/紅外線雲圖.水氣頻道雲圖
天氣預報
流程
觀測數據->預報單位->分析.產生天氣圖->計算.電腦模擬->
產生預報圖->預報人員討論研判->做出天氣預報->發布預報資訊
天氣圖顯示當時天氣系統(高低壓.鋒面)走向.移速.伴隨天氣現象
預報圖可顯示未來不同時段的高.低氣壓及鋒面等環流系統
誤差
資料數量的多寡:陸地比海洋準確 由於陸地觀測站數目較多
觀測資料本身的誤差:越長時間的預報圖 和實際狀況差異越大
即時預報系統
天氣尺度
尺度:一天氣系統的大小/時間上持續的長短
大尺度:範圍>2000公里/生命期>1週->季風.高壓.鋒面.溫帶氣旋
中尺度:範圍2~2000公里/生命期數小時~數天->颱風.雷雨胞
小尺度:範圍<2公里/生命期1~2小時->龍捲風.亂流
日的:對於劇烈的災害性天氣現象 提供現在~未來6小時氣象訊息
展望:中央氣象局致力於加強對''中小尺度''劇烈天氣現象的預報能力
水在大氣中的角色
舒適度:根據溫濕度變化換算的結果
相對溼度
表示水氣含量比例
露點溫度:水氣含量不變 降溫至相對濕度100%的溫度
水循環與能量傳遞
三態變化:凝結.凝固.凝華
凝結.凝固會釋放潛熱使溫升 蒸發會吸收潛熱使降溫
水氣是溫室氣體 會吸收地表紅外線輻射 使環境溫度不至於降太低
水的比熱大 溫差小->海洋有調節氣溫作用
太氣垂直運動和雲雨的關係
降雨或降雪
雲上升運動強 雨.雪顆粒越大 雲垂直發展強 多積雲.積雨雲
雲上升運動弱 雨.雪顆粒小 雲垂直發展弱 多層雲
積雨雲伴隨強度大.為時短的陣性降雨/層雲可降毛雨
外界溫度.上升空氣塊溫度垂直變化
環境(外界)溫度垂直變化:每上升1公里 溫降攝氏6.5度
上升空氣塊溫度重直變化:未飽和空氣塊 每升1公里 降溫攝氏10度
大氣穩定:上升空氣塊溫度較外界低 比重大 下沉->層狀雲
大氣不穩定:上升空氣塊溫度較外界高 上升成雲致雨->對流雲
溫度差異與局部環流的關係
海.陸風
海風:白天->海洋相對低溫高壓 陸地高溫低壓
陸風:晚上->海洋相對高溫低壓 陸地低溫高壓
山.谷風
谷風:白天->山坡高溫低壓 同高度空氣低溫高壓
山風:晚上->山波低溫高壓 同高度空氣高溫低壓
溫度差異與大尺度環流關係
季風
夏季:陸地高溫低壓 季風海吹向陸
冬季:陸地低溫高壓 季風陸吹向海
亞洲季風區
南亞夏季西南季風:東南信風穿越赤道轉向
東亞夏季西南季風:源自南太平洋和赤道的季風
東亞季風與台灣
區域氣候多樣:季風+地形效應
竹風蘭雨
冷暖氣團對峙 季風轉換 易形成梅雨鋒面 造成長時間降雨
2-1 觀風雲
2-2 成雲致雨
2-3 大氣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