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探地層 (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搬運和沉積作用 (冰川可搬運巨大礫石,冰川的沉積物稱為冰磧石, 流水風等營力速度愈大,搬運的能力也愈強,…
探地層
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斷層
分類
逆斷層
上盤相對於下盤向上滑
平移斷層
對面的岩層向左或右邊移動
正斷層
上盤相對於下盤向下滑
轉型斷層
地層層態
走向
頃斜的地層和水平面的交線方位
傾斜
水平面向下和地層層面所夾的角度
節理
豆腐岩
玄武岩的柱狀節理
侵蝕作用
海浪
拍擊,波浪拍擊岩石可產生很大的破壞力
磨蝕,波浪夾帶砂礫對岩石磨蝕
溶蝕,對石灰岩質的溶蝕較明顯
風
風夾帶砂粒,將岩石磨成有稜有角的風
河流
向旁侵蝕,使河流加寬
向下侵蝕,使河流加深
向源侵蝕,使河流加長
冰川
冰川向下和側向侵蝕力均強,形成U型谷
冰會磨平岩石,冰中碎礫會劃割
褶皺
褶皺構造常見於在造山帶中
規模大小可大致幾十公里也可小至幾微米
將原來接近水平的地層慢慢摺曲造成如波狀的構造
狀態
被斜
長凸起成山丘或台地
向斜
易受侵蝕和風化而凹陷成谷
風化作用
物理風化
剝離作用
外層岩層消失減壓,內部岩石產生張力破裂,剝離後如書頁狀
溫度變化
溫度改變造成岩石反覆熱脹冷縮,漸漸使岩石碎裂
冰楔作用
高山上日夜溫差大,夜晚岩石孔隙中的水因結冰而膨脹,將岩石撐裂而成小碎塊
樹根作用
岩石細縫中的樹根漸粗大,撐大並加長原有的岩石細縫
化學風化
氧化作用
鐵鎂礦物經風化成膨鬆的赤鐵礦或褐鐵礦
溶解作用
石灰岩中所含的碳酸鈣逐漸溶解於水中而流失
水解作用
長石類礦物,在含有氫離子的水中,會逐漸轉變成黏土礦物
水化作用
黏土礦物易吸水而膨脹;硬石膏經水化作用轉為石膏
地球內、外部的作用
內營利
源自地球內部
火山、地震速度快,板塊聚合和重力均衡的調節非常慢
地球內部的地質作用
外營利
均夷作用
使地表逐漸趨於平坦
大海嘯時間極短,風化過程需花上千年的時間
地球表面的地質作用
搬運和沉積作用
冰川可搬運巨大礫石,冰川的沉積物稱為冰磧石
流水風等營力速度愈大,搬運的能力也愈強
風力也可以搬運細粒的物質,如砂,粉砂,泥和火山灰
搬運能力減弱時物質會堆積在低窪的地方行成為沉積物。
溶解,懸浮,跳動,滑動,滾動
探地層
地層與地球內部層圈的探測
地震發生釋放大量的能量已P波、S波和地震波的方式向外傳遞
震波傳遞方式推測地球內部
成分與物理性質皆相同
愈接近地球內部密度愈大
主要靠地震波間接的測量
不連續面的發現
古氏不連續面
發現距震央100°~140°間沒有P波抵達
雷幔不連續面
發現在P波因影帶中存在部分地震波
地球內部層圈
地殼
0~40km
莫氏不連續面
40km
地涵
40~2900km
古氏不連續面
2900km
外核
40~2900km
雷慢不連續面
5100km
內核
5100km~核心
地面上探測地球內部的方法
磁力探勘
重力探勘
震波反射探勘
探測地層的性質
得知地層特性的方式
挖掘槽溝或礦坑
採集標本
現地觀察
鑽井
採取岩心
井下安裝儀器
沉積構造
交錯層
波痕
顆級層
泥裂
岩性
組成顆粒大小
造岩礦物
沉積構造
岩層
地質構造
台灣車籠埔斷層深井鑽探計畫
鑽探地點
台中大坑地區此地段層棉為南北走向、向東傾斜
井深
2公里
目的
研究斷層涵地震的成因
大陸地殼鑽探
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畫
火山系統和地球的熱源
熱點及張裂作用
生物圈和早期的生命
活動斷層
隕石撞擊構造
板塊聚合帶
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
自然資源
蘇聯鑽探
於柯拉半島鑽了12261公尺是全世界最深的科學鑽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