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4 探地層 (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侵蝕作用 (河流 (向緣(加長)、向旁(加寬)、向下(加深)侵蝕, 造成斷頭河、曲流、V型谷), 海浪…
CH4 探地層
地質作用與地貌變化
地球內、外部的作用
內營力
地球內部的地質作用(造山運動、火山活動)
外營力
地球表面的地質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均夷作用
褶皺
將原來接近水平的地層慢慢曲折,造成如同波浪狀的構造
常見於造山帶中
背斜
有如波峰
外側岩層比內側年輕
向斜
有如波谷
外側岩層比內側老
節理
岩層受力斷裂,沒有位移
斷層
地層的層態
走向:傾斜的地層與水平面的交線方位
傾角:水平面向下和地層層面所夾角度
斷層分類
斷層:受張力,上盤向下滑動
逆斷層:受壓力,上盤向上滑動
平移斷層:受剪力,分左移及右移斷層
轉型斷層:同時具有板塊邊界及平移斷層的特性
風化作用
岩石接觸空氣、水、生物,由固結良好轉變為鬆散且呈附著於原地
物理風化
岩石油大塊崩解成小塊,成分不變
冰楔作用、剝離作用、溫度變化、樹根作用
化學風化
岩石所含礦物或化學呈分發生變化
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侵蝕作用
地表的風、河、海、冰破壞岩層表面並將崩解的石塊帶離母岩
風
夾帶砂粒將石頭磨成有稜有角的風稜石
河流
向緣(加長)、向旁(加寬)、向下(加深)侵蝕
造成斷頭河、曲流、V型谷
海浪
拍擊、磨蝕、溶蝕
造成:海岸線後退、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台等
冰川
造成U型谷、冰蝕擦痕
搬運和沉積作用
流水、風粒、冰川搬運物質
搬運能力減弱時,物質會堆積在低窪、水邊、水底成為沉積物
岩石循環
岩石會因一直受到不同作用力而改變狀態,並無最終狀態
探地層
探測地層的性質
得知地層特性的方式:現地觀察、採集標本、挖掘槽溝或礦坑、鑽井、探取岩心、井下安裝儀器
沉積構造
粒級層:粗顆粒先沉積,細顆粒次沉積
交錯層:與主層面斜交,上部角度較大,下部較緩指向水或風的流向
坡痕:w型波痕,尖端指向上方(水流、浪成、風成波痕)
泥裂:V型張裂,開口指向上、尖凸指向下
地質學以「岩性」來描述地層的性質:岩類、造岩礦物、組成顆粒大小、沉積構造、地質構造等
地震與地球內部層圈探測
人類靠地震波間接測量地球內部
震波傳遞方式
由震源呈放射狀傳遞→地球內部均質且所有成分與物理性質皆相同
持續偏折,沿著曲線向外傳遞→地球內部均質,愈接近地球內部密度愈大
地球內部層圈
地殼→莫氏不連續面→地函→古氏不連續面→外核→雷嫚不連續面→內核
莫氏不連續面:由地殼進入地函P波S波速度增快
古氏不連續面:P波會被折射 S波完全無法通過
雷嫚不連續面:P波的強反射面
在地面上探測地球內部的方法
震波反射探勘:探測石油與天然氣
磁力探勘:尋找含磁性的金屬礦
重力探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