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 地球古今談 (地球的外貌 (古代測量地球大小 (希臘哲學家埃拉托斯特尼 (利用物體與入射陽光夾角以及城市間距離推算出地球的圓周)),…
CH1 地球古今談
地球的外貌
古代人認為地球是圓的
古代測量地球大小
希臘哲學家埃拉托斯特尼
利用物體與入射陽光夾角以及城市間距離推算出地球的圓周
現代地球形狀的測量方法
利用觀察人造衛星飛行的軌跡測出各處重力變化情形測得梨形的地球
由重力推測地球形狀
法國天文學家李奇
利用觀察相同擺鐘在不同緯度的擺速推測出地球的形狀
曆法源自於日、月、地之相對運動
日的由來
太陽日
太陽連續兩天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真太陽日
平均太陽日
恆星日
同一恆星續兩次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月的由來
朔望月
朔到望或望到朔的月盈虧週期
恆星月
月繞地球公轉的週期以無限遠的恆星為參考點
年的由來
回歸年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或太陽連續兩次經過冬/夏至點所需的時間間隔
現行的曆法
常用的曆法
西曆、國立
太陽曆(陽曆)
回歷
太陰曆(陰曆)
農曆
陰陽合歷
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變的看法
地球起源的神話
中國
西漢《淮南子·天文訓》
古代對天地形成的說法
三國徐整《三五歷記》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
西方
宗教神學「創世說」
哥白尼「日心說」
太陽系起源說的演變
行星物質的來源
災變說
認為行星物質是由某次災變事件中從太陽分出來的
星雲說
認為整個太陽系是由同一個原始星雲形成的,中央部分形成太陽,周圍形成行星等天體
行星形成的方式
支持星雲說的觀測現象
大多數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相同
行星都以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
太陽和行星都有自轉運動
行星的公轉軌道非常接近同一平面
各行星的公轉軌道非常接近正圓形
康德、拉普拉斯 星雲說
認為太陽系是由同一團原始星雲冷卻收縮形成
柯伊伯 原始行星說
太陽系原是一片星雲,受重力作用形成太陽及周圍原始行星
原始行星內部物質密度大為固態,外部為氣態
距太陽近的原始行星外部氣體蒸發,留下固態部分,為類地行星
距太陽遠的原始行星低溫質量大,仍保留大量氣體,為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
微行星互相碰撞聚合所形成
類木行星
圓盤內的氣體局部收縮形成
富含氣體、質量大
小行星及衛星
微行星形成過程的中間產物
地球均衡
重力均衡模式
普拉特
各地塊密度不同,愈高地塊密度愈小、無山根
艾瑞
各地塊密度相同,山愈高,其下方地跟愈厚、有山根
地殼均衡的調節作用正不斷在進行著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季節形成的天文因素
春分(3/21)、秋分(9/23)
太陽直射赤道
夏至(6/22)、冬至(12/22)
太陽直射回歸線
地球自轉軸傾斜造成季節變化
赤道地區全年晝夜等長,南北半球緯度愈高隨太陽直射位置不同而造成晝夜時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