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下ch1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冬至 (南半球白晝最長、北半球夜晚最長,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直射規南迴歸線, 南半球白晝最長、北半球夜晚最長…
下ch1
陽曆反映季節更替
冬至
南半球白晝最長、北半球夜晚最長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直射規南迴歸線
南半球白晝最長、北半球夜晚最長
12月22日
日出於東偏南,日落於西偏南
秋分
直射赤道
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9月23日
北半球夏半年的結束,冬半年的開始
南極點半年永晝開始北極點半年永夜開始
日出於正東,日落於正西
夏至
6月22日
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最長、南半球夜晚最長
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北極圈永晝,南極圈永夜
日出於東偏北,日落於西偏北
春分
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北半球冬半年的結束,夏半年的開始
直射赤道
北極點半年永晝開始南極點半年永夜開始
3月21號
日出於正東,日落於正西
曆法源自於日、月、地支相對運動
日的由來
太陽日
太陽連續二日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自轉角度361度
恆星日
同一恆星連續通過中天所經過的時間
自轉角度360度
月的由來
朔望月
從望到望或朔到朔的月向盈虧週期
繞地公轉角度390度
時間長度:29.53日
恆星月
繞地公轉角度360度
時間長度:27.32日
月球繞地球公轉的週期以無限遠的恆星為參考點
年的由來
回歸年
地球繞日公轉一周的時間,或者說太陽連續2次經過冬夏至所需時間間隔
時間長度:365.2422日
地球的外貌
古時證明地球為圓的
船隻駛離穿身先隱沒至地平線,然後才看不到桅杆
月食時,地球投影為弧線
麥哲倫繞地球一周
古時測量地球大小
夏至中午,陽光可職設置賽伊尼(北緯23.5度)的一口水井底部,北方的亞歷山卓,陽光與立柱夾角7.2度,這兩城市間的距離為地球圓周的50分之1
古今對地球起源和演變的看法
太陽系起源
行星物質來源
災變說
認為行星物質是由某次災變中從太陽分出來的
被放棄
星雲說
認為整個太陽系是油桐個原始星雲形成的,中央部分形成太陽,周圍部分形成行星等天體
有觀點支持,普遍被接受
行星形成的方式
康德和拉普拉絲的星雲說
都認為太陽系是由同一原始星雲冷卻收縮而成
19世紀被接受,但現今不被接受
因星雲受萬有引力收縮,不是因冷卻收縮,甚至導致核反應
柯伊伯的原始星雲說
太陽系附近原是一片星雲,大部分誤置受重力作用聚集於中央,形成太陽,周圍的星雲形成原始行星,距離太陽近的形成類地行星,反之形成類木行星
霍伊爾的星雲說
太陽系在本身萬有引力作用下收縮,旋轉加快,形成圓盤,中心收縮升溫形成太陽,旋轉產生角動量,讓質量大的物質流於圓盤中心附近,聚集成類地行星,質量小的往外部移動
地殼均衡
地殼均衡學說
普拉特
無山根
越高德地塊,密度越小
各地塊密度不同
艾瑞
有山根
山越高,其下方山根越厚
各地塊密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