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測海象 (測海象 (溫鹽圖 (Y軸 (溫度), 水團 (溫鹽曲線的起始端級每一轉折點,皆可視為一水團), X軸 (鹽度)), 海流的觀測 (浮標觀測…
測海象
測海象
溫鹽圖
Y軸
溫度
水團
溫鹽曲線的起始端級每一轉折點,皆可視為一水團
X軸
鹽度
海流的觀測
定點觀測
定點錨碇
海流儀依型式不同分別綁在纜繩上或固定在浮體上
釋放儀置於纜繩與重錘間
浮體與重錘將纜繩拉質並固定在海床上
進行回收時可以聲音遙控開鎖,使浮體與重錘分開,將儀器帶至水面回收
移動觀測
音響式都卜勒流剖儀
置於研究船底部
測量海流瞬時流速
浮標觀測
水表面
浮標
無線電
衛星電話
全球定位系統
氣象儀器
水面下
擋流裝置
以浮標位置移動
測得海流流向
測出海流流速
海水深度的量測
繩索
由船上垂下附載重量的繩索來測量
測深儀
在船隻航行快速而準確的獲得水深的數據
用途
水底地形調查
海道測量
航道探勘
儀器
單波束測深儀
由單一個聲波感應器完成發射及接收動作
多波束測深儀
同一時間可以產生許多聲波波速
相當於數十至上百部的單波束測深儀
影響因子
鹽度
壓力
海水溫度
波浪觀測
壓力計
記錄並儲存波浪起伏所引起的海水壓力變化
適合淺水海域
浮球式波浪儀
利用浮球隨波浪運動的原理發展出來的
浮球內置儀器
垂直加速儀
方向感應儀
量測
波高
週期
波浪方向
裂流
屬於離岸流
是由兩股反方向的沿岸流匯合後離岸而流
儀器
溫鹽深儀
壓力
換成深度
導電度
換成鹽度值
溫度
葉綠素A
透光度
潮汐觀測
靜水井
壓力計
由水壓的變化量測水位的高度
浮筒式潮位儀
利用浮筒隨水位的升降來帶動滑輪組,而紀錄水位的高度變化
設計
讓海水緩慢進出
下方留有一小孔
濾除波浪的影響
海底地貌
大陸邊緣
大陸坡
是大陸邊緣坡度最大的地方
平均坡度 約4度
大陸緣積
由沉積物堆積的一個平緩地帶
並非所有的大陸邊緣都有大陸緣積
位於大陸坡和洋底盆地之間
大陸棚
地形平緩,平均坡度不超過0.1米
水深一般至100~200公尺
陸地海岸向外海延伸被海水所覆蓋的地區
寬度可從幾公里至寬過400公里以上
南極大陸周圍的大陸棚最深,可達350公尺
海溝
多數海溝集中在太平洋
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
長而窄的海底陷落帶
最長的海溝
智利海溝
洋底盆底
深海丘陵
崎嶇的表面尚未被沉積物蓋滿
分布於深海平原向中洋脊一側
海底山
平坦的海底盆地
岩漿湧出可形成海底火山或海底火山島鏈
深海平原
是世界最平坦之處
沉積物來源主要是濁流沉積物與生物遺骸
中洋脊
側翼
脊頂與洋底盆地之間連接形成對稱性的側翼
距離脊頂愈遠,沉積物堆積的厚度也愈厚
轉型斷層與破裂帶
轉型斷層
橫切脊軸
破裂帶
向兩側延伸
脊頂
位於板塊的擴張帶
中洋脊地區最高的地方
冰島露出海面
海洋地殼
海洋鑽探成果
深部深物圈的發現
海床底下800公尺處仍活躍著大量的微生物
天然氣水化合物的發現
海床底下數百公尺的沉積物中所含的天然氣
在低溫、高壓的狀態與水分子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固態物質
如同可燃燒的冰塊
重建古海洋歷史
將沉積物中的海洋微體化石與沙塵的成分進行分析和定年
空前活躍的火山活動
利用谷生拽殼碳酸鈣所含氧原子的同位素比值測定以及冰心、湖海沉積物或歷史文獻來綜合分析
證實海底擴張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
中洋脊向兩側的玄武岩基盤年齡愈來愈老
可與海洋地殼所記錄的磁性異常條譜相互對應
地球號海洋鑽探傳
研究
地震成因
海洋地殼內高溫、高壓、缺氧環境下的生命形式
氣候環境變化
特性
海底擴張證據
海洋地殼磁性異常條譜
對稱於洋脊軸
平行排列在中洋及兩側
年齡由中洋脊向兩側逐漸變老
最厚的沉積層
北印度洋的孟加拉灣
老於2億年的海洋地殼都大都在海溝處隱沒
構造
海洋岩石圈
海洋地殼
第二層
玄武岩
第一層
沉積物
第三層
荒常鹽
軟流圈之上的上部地函
橄欖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