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3地球的結構 (3-1大氣的結構 (能量收支 (推動大氣運動與天氣變化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 輻射進入大氣一部分被氣體粒子.氣懸粒子雲吸收,…
3地球的結構
3-1大氣的結構
能量收支
推動大氣運動與天氣變化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
輻射進入大氣一部分被氣體粒子.氣懸粒子雲吸收
一部分被大氣.雲.地表反射回太空
最後一部分被地表吸收 只有小部分逸散到太空
地表的能量以空氣對流及水氣蒸發到高空釋放潛熱傳回太空
大氣的分層
平流層
臭氧濃度最高.隨吸收紫外線產生熱能
對流層
天氣現象多發生於此
中氣層
熱源來自下方平流層加熱 缺少降水及天氣現象
增溫層
空氣稀薄接近真空 沒有足夠的氣體原子傳熱
氣壓
海平面的氣壓大約每平方公分承受一公斤重
約為1000百帕
99.9%空氣重量在50公里高度之下
3-2海洋的結構
海水的溫度
海水有鹽分,冰點可以降至-2℃
赤道水溫最高
海面溫度隨緯度增加而降低
太平洋西側海域水溫最高,稱為暖池
海水的鹽度
來源
鈉 鎂 鈣 鉀 等離子
火山噴發氯.硫離子
收支平衡
生物吸收
化學沉澱或吸附
大部分海水鹽度為35‰
海洋的分層結構
混合層
海水有相似溫度和鹽度
斜溫層
陽光熱能傳送不到 水溫驟降
深水層
一片漆黑冰冷 水溫相對穩定不變
斜鹽層
混合層下方因無蒸發而鹽度驟降
3-3固體地球的結構
地震觀測
S波-橫波 既有左右震動又有上下震動
僅能在固態中傳遞
P波-綜波 震動方向和震波前進方向一致
在固態液態甚至氣體皆能傳播
地球內部的層圈結構
地殼
海洋地殼約5~10公里
大陸地殼約35~40公里
地函
與地殼交界稱莫氏不連續面
岩石圈
震波速度突然增加
軟流圈
震波速度不增反減
地核
組成地球的岩石
大陸地殼
長石.石英 以花崗岩為代表 矽鋁含量較海洋地殼高
海洋地殼
富含斜長石 輝石 角閃石 橄欖石 以玄武岩為代表 鐵鎂含量較大陸地殼高 密度較大
地函
富含鐵鎂之礦物所組成的橄欖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