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apter V 固體地球的變動 (5-1 活動的大地 (1960年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的表面是由10 or more板塊組成,…
Chapter V 固體地球的變動
5-1 活動的大地
地球的海陸狀態不是永久不變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
1960年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的表面是由10 or more板塊組成
受地函熱對流物質帶動
地球表面
由高山、平原、海盆、海溝、中洋脊等等形成
5-2 板塊構造運動
軟流圈
地球內部溫度和壓力造成局部地區發生融熔
由於岩石地質軟,可塑性較岩石圈高
板塊邊界
聚合型
兩側板塊互相靠攏
一個板塊隱沒到另一個之下
地殼擠壓變形激烈
→常有大地震
張裂型
板塊互相分離
地含物質上升冷卻形成火成岩,構成海洋地殼
錯動型
兩個板塊在水平方向平移錯動
eg. 美國加州聖安得列斯斷層
岩石圈
厚度:海洋<陸地
海洋板塊厚度為1~100km
大陸板塊厚度為100km up
5-3 地震與火山
火山分布與特性
中洋脊火山
熱點火山
隱沒帶火山
地震帶的分布
中洋脊地區
岩石圈受到張裂作用
深度為1~10km
板塊聚合邊界
深度可到10~100km
岩石圈受到擠壓、破裂
5-4 台灣的地殼變動
位於歐亞&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地震頻繁
由菲律賓海板塊撞擊歐亞板塊
引發造山運動
台灣因此形成(*´Д`)=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