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活動的大地 (板塊運動學說演化 (大陸飄移學說 (1912年韋格納:年代, 盤古大陸:主張, 南美洲與非洲海岸線吻合:重要證據), 海底擴張學說…
活動的大地
板塊運動學說演化
大陸飄移學說
1912年
韋格納
:年代
盤古大陸:主張
南美洲
與
非洲
海岸線吻合:重要證據
海底擴張學說
1960's
海斯
:年代
地函
內的岩漿因對流作用沿
中洋脊裂谷
上升到地表:主張
重要
證據
地熱流
在中洋脊
最大
,海溝
最小
年輕地殼
沉積物薄
,年老地殼
沉積物厚
海洋地殼年齡以中洋脊為
對稱中心
板塊運動學說
1967-1968年:年代
地球表面由多個
緩慢移動
的板塊所構成,且受
地函
的帶動:主張
地震帶、火山帶
分布與
板塊邊界
相吻合:證據
板塊邊界類型
聚合型
張裂型
錯動型
地震與 :volcano:
三大地震帶
中洋脊地震帶
歐亞南緣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火山類型
中洋脊火山
隱沒帶火山
熱點火山
臺灣附近的現象
板塊邊界
東部海域:琉球海溝、琉球島弧
南部海域:馬尼拉海溝、呂宋火山島弧
台灣島的形成
2000--1000萬年前
處在
張裂環境
,有
洪流式玄武岩
岩漿噴發,形成
澎湖群島
1000--500萬年前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開始碰撞,形成
台灣島
歐亞板塊東南側邊緣
海洋岩石圈
向東隱沒到
菲律賓海板塊
之下,形成
呂宋火山島弧
500--20萬年前
呂宋島弧
和
歐亞大陸邊緣
互相擠壓,受
高壓、高溫
形成
變質岩
,是為
中央山脈
菲律賓海板塊
向北隱沒
,在台灣北部及外海形成
琉球島弧
呂宋島弧北段
完全併入台灣,形成
海岸山脈
現今
菲律賓海板塊每年以
7--8公分
的速度接近歐亞大陸,使台灣島的高山
不斷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