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固體地球的變動 (板塊構造運動 (板塊邊界類型 (聚合形:兩板塊互相攏靠,以安山岩為主,多逆斷層,淺、中、深源地震,…
固體地球的變動
板塊構造運動
岩石圈與軟流圈
岩石圈:深度約0-100km,固態,所有地殼+軟流圈質 上的地函
軟流圈:深度約100-250km,部分熔融,於上部地函內
板塊邊界類型
聚合形:兩板塊互相攏靠,以安山岩為主,多逆斷層,淺、中、深源地震
錯動形:兩板塊平行錯移,較少火山活動,轉型斷層,淺源地震
張裂形:兩板塊互相分離,以玄武岩為主,多正斷層,淺源地震
台灣的地殼變動
台灣的板塊邊界
東部海域: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方隱沒至歐亞板塊下方
南部海域:歐亞板塊向東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方
台灣島的形成
地震與火山
地震帶的分布
歐亞南緣地震帶:除印尼外,大多為淺到中源地震,聚合形
環太平洋震帶:淺、中、深源皆有,除北美加州,紐西蘭為錯動形外,其餘皆為聚合形
中洋脊地震帶:多淺源,張裂/錯動形
火山的分布與特性
隱沒帶火山:聚合形,安山岩質岩漿,性質與玄武岩質相反,爆炸式噴發
熱點火山:板塊內火山,玄武岩質岩漿
中洋脊火山:張裂形,玄武岩質岩漿,黏滯度低,流動性佳,寧靜式噴發
活動的大地
板塊運動學說的演化
海底擴張學說(海斯):地函內的岩漿因對流作用沿中洋脊裂谷上升至地表,形成新的海洋地殼,迫使老的海洋地殼擴張,使完整的大陸開始分裂
板塊運動學說:地表是由數十個板塊所組成,板塊地函物質對流帶動,形成相對運動,造成地球上各種地形及地質現象
大陸飄移說(偉德納):全世界的陸地在兩億年前是連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