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6.天然災害 (地質災害 (地震災害 (火災 (電力由氣管線損毀, 地震致命最大的原因), 地層液化與地面下降 (地下水), 海嘯, 山崩,…
CH6.天然災害
地質災害
成因
攤性回跳理論
地震大小的尺度
地震規模
釋放能量的多寡
芮氏地震規模 至小數點後一位(無單位)
同一地震 只有一個數值
地震強度
搖晃程度
0-7級
同一地震 各地震度不同
地震分布
東北部地震帶
震源淺 伴隨火山活動
東部地震帶
隱沒作用 可深達300KM
西部地震帶
淺源 10幾KM
活斷層分布
西部活斷層帶
淺源 震度大
東部活斷層帶
隱沒帶
震源有淺有深
地震災害
火災
電力由氣管線損毀
地震致命最大的原因
地層液化與地面下降
地下水
海嘯
山崩
建築物損毀
山崩與土石流
曲面滑動
鬆軟土石
慢
墜落(落石)
坡陡 風化 節理旺盛
極快
平面滑動
順向坡 雨水滲入
快
流動(土石流)
因重力下滑 密度大 破壞力強 與降雨強度有關
快
氣象災害
颱風
形成地點
大西洋及東太平洋
颶風
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
旋風
西北太平洋
颱風
形成條件
大氣狀態
低層 輻合 高層 輻散
溼度
潮濕
海溫
26.5度C以上
垂直方向的風場
變化小
緯度
南北緯5度以外
赤道科氏力太小
形成過程
輕度颱風
颱風
熱帶低壓
熱帶擾動
海水蒸發旺盛 大氣易對流
結構
颱風眼
最弱下沉氣流
空氣增溫 不易成雲
眼牆
上升氣流最強之處
風速最大 雨勢最強
螺旋狀雲雨帶
間歇雨 愈外雨勢愈小
北半球 低層向中心逆時針輻合 高層向中心順時針輻散
頻率
每年3-4次 7 8 9月比例最高
路徑
受太平洋高氣壓影響 延高氣壓向西或西北西前進
藤原效應
影響路徑
洪水
降水量與河川流量
溢堤流量
尖峰流量
平常流量
成因
天然因素
大量融雪
排水受阻
漲潮時海水不易排到海裡
河道被冰封或土石崩塌阻塞
降水過量
人為因素
不透水地面增加
自然滯洪區減少
人與河川爭道 氾濫平原建造建築物 使洪水水位增加
排水受阻
橋墩 建築物 使洪水水位增加
都市化
洪水至洪鋒流量時間縮短
台灣水災主要因素
梅雨
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