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第六章 天然災害 (地質災害 (地震 (地震災害 (地層液化與地面沈降 (地震時 (鬆軟泥沙趨於緊密排列,孔隙水壓增高,建築物如瞬間浮在水上),…
第六章 天然災害
地質災害
山崩與土石流
發生的原因
坡地材料含水或受風化作用
坡度變陡
坡頂受重壓
地震,爆炸,重車經過引起的震動
類型
曲面滑動
後層鬆軟土石
凹面向上
慢
墜落(落石)
易發生
風化旺盛
節理發達
坡度陡峭
下墜過程有懸空跳動
極快
平面滑動
順向坡坡腳被截切
軟,硬岩交互疊置
舉例:林肯大郡,國道三號
流動(土石流)
岩塊,泥,砂與水
大雨期間,受重力下滑
速度快,密度大破壞力強
降雨強度研判是否發生
山崩的定義
廣義
岩石,土壤因重力往下坡移動
又稱塊體運動
狹義
堅硬岩體的滑動與墜落
鬆軟岩體的滑動
地震
地震規模
釋放的總能量
估算:振幅
芮氏地震規模
同一地震數值只有一個
地震強度
估算:加速度
0~7級
搖晃程度
數值因位置有所不同
成因
彈性回跳理論
台灣的活斷層分布
台灣的地震分布
東部
頻率最高,深源
東北部
地熱,火山
西部
淺源,災情重
台灣的活斷層分布
西部
較淺,災害大
東部
有淺有深,海岸山脈與花東縱谷
地震災害
山崩
海嘯
建築物毀損
地層液化與地面沈降
地震時
鬆軟泥沙趨於緊密排列,孔隙水壓增高,建築物如瞬間浮在水上
地震後
孔隙水排出,地面沉降
地震前
地下淺處的泥沙顆粒孔隙飽和含水
噴砂現象
地下水帶著砂噴到表面
火災
氣象災害
極端氣候
台灣主要
洪水
水災成因
天然
降水過量
大量融雪
排水受阻
人為
不透水層地面增加
洪峰前時間差縮短
自然滯洪區減少
在氾濫平原建建築物
排水受阻
結論
都市化
時間差縮短
尖峰流量增加
台灣水災的因素
梅雨,颱風
都市化與不當開發
降水量與流量關係
溢堤流量
平常流量
尖峰流量
洪峰
造成洪水
時間差
暴雨發生到洪峰流量的時間差
有利防範洪災
定義
造成災害
水位上升至溢出堤岸
對生態系帶來正面貢獻
颱風
結構
眼牆
上升氣流最強,風速最大,雨勢最強
螺旋狀雲雨帶
颱風眼
氣壓最低處
不一定都有
路徑與頻率
影響因素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向西或西北西
藤原效應
雙颱
形成過程
熱帶擾動
熱帶低壓
輕度颱風
颱風
必要的條件
大氣狀態
上升氣流
熱帶低壓系統
溼度
有利天氣擾動
海溫
26.5°C以上
垂直方向的風場
潛熱是颱風能量來源,存於颱風眼
緯度
南北緯5°以外
新加坡為例外
颱風災害
巨浪
暴潮
焚風
豪雨
強風
形成地點
大西洋及東太平洋
颶風
印度洋及西南太平洋
旋風
西北太平洋
颱風
補充
西北颱
災情
豪雨
海水倒灌
洪水
路徑
第一類
定義
中心通過基隆與彭佳嶼,使吹西北風
共伴效應
颱風+冬北季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