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Unit7全球氣候變遷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 (吸收地表向外輻射紅外線的氣體 (造成全球暖化 (二氧化碳), 溫室氣體貢獻最大…
Unit7全球氣候變遷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
溫室氣體
吸收地表向外輻射紅外線的氣體
造成全球暖化
二氧化碳
溫室氣體貢獻
最大
水氣
全球暖化影響
水循環增強、極端氣候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溫度上升
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增強,造成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原因
使用化石燃料、肥料,砍伐森林
近代氣候遽變
上次間冰期(12萬5千年前)~末次冰盛期(
2萬年前
)
之間處於持續
降溫
的冰期狀態
近2萬年來氣候遽變
中世紀暖期(9~14C)
全球相當暖和,末期轉為
乾冷
小冰期(15~19C)
全球趨向
寒冷
新仙女木事件
末次冰盛期後,進入變暖階段,但在
13000年前發生短暫回冷的事件
溫鹽環流D變小,下沉力不足,環流
趨緩
千年尺度氣候變化與
溫鹽環流(密度流)
的增強、減弱有關
古氣候變遷
長期因素
太陽輻射能、溫室氣體濃度、海
陸
(長時間主因)分布、地球反照率(越高
降
溫越多)
最近三次冰室氣候
8~6億年前
溫室氣體大幅降低
3億年前
岡瓦那飄移經過南極,大陸冰原形成,
反照率提高
,進入冰室氣候
3500萬年前
印歐板塊撞上歐亞大陸,形成喜馬拉雅山,山脈越高,
風化作用
越強,鈣離子被搬入海中,大氣的二氧化碳溶入海中,不停作用,二'氧化碳不斷被移除
地球形成至今多處於溫室氣候,,只有少數時期是冰室氣候,
目前地球處在冰室氣候
短期因素
近代二百萬年,整段都是冰室氣候,但依舊冷暖震盪
採用---冰原擴張為
冰期
\兩個冰期之間較溫暖時期為
間冰期
目前地球處於
冰期氣候的間冰期
外部
米蘭科維奇
:地球接受到太陽輻射量的變化
地球公轉軌道形狀
偏心率,10萬年為週期,越小(圓形)地球接收輻射量越大
地球自轉軸
傾角
22.5~24.5度之間變動,41000為週期,
傾角越大,四季越明顯
自轉軸指向
自轉軸以
順
時鐘方向繞圈,但始終與公轉軸夾23.5度,稱為歲差,26000為週期
北半球夏季通過遠日點(北極星),13000年後通過近日點(織女星)
內部
季風變化、地球反照率、溫室氣體濃度
氣候
:至少30年
未來氣候
沒有溫室氣體,地表均溫下降至-18度c
高濃度溫室氣體不至於毀滅地球
暖化
並非
均勻發生
極區增溫顯著高於熱帶地區
陸地比海洋明顯且更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