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固體地球的變動 (板塊運動學說 (海底擴張學說 (1960年代初期, 美國 海斯), 大陸漂移學說 (1912年, 德國 韋格納), 板塊運動學說…
固體地球的變動
板塊運動學說
海底擴張學說
1960年代初期
美國 海斯
板塊運動學說
1967~1968年
大陸漂移學說
1912年
德國 韋格納
板塊構造運動
軟流圈
約100~250公里
部分熔融,可塑性較高
位於上部地函內
板塊邊界類型
聚合型
下沉
安山岩為主
擠壓力
隱沒帶的海溝與火山島弧、或造山帶的褶皺山脈
兩板塊互相擠壓
多逆斷層
錯動型
剪力
兩板塊平行錯移
轉形斷層
張裂型
地函熱對流上升
玄武岩為主
張力
裂谷、中洋脊
兩板塊互相分離
多正斷層
岩石圈
固態
所有地殼+軟流圈之上的地函
約0~100公里
地震與火山
火山的分布與特性
隱沒帶火山
聚合型
安山岩質岩漿
熱點火山
板塊內火山,與板塊邊界無關
玄武岩質岩漿
中洋脊火山
張裂型
玄武岩質岩漿
地震帶的分布
歐亞南緣地震帶
除印尼淺、中、深源地震皆有之外,其餘大多為淺到中源地震
聚合型
亞洲與歐洲的南邊
環太平洋地震帶
淺、中、深源地震皆有
除北美加州、紐西蘭為錯動型外、其他皆為聚合型
太平洋邊緣
中洋脊地震帶
張裂型及錯動型
多淺源地震
沿大洋的中洋脊分布
台灣的板塊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