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5 固體地球的變動 (台灣的地殼變動 (在台灣東部海域,菲律賓海板塊沿著琉球海溝隱沒到歐亞板塊,形成東北_西南走向的琉球島弧,…
5 固體地球的變動
台灣的地殼變動
在台灣東部海域,菲律賓海板塊沿著琉球海溝隱沒到歐亞板塊,形成東北_西南走向的琉球島弧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互隱沒帶,約六百萬年前形成,地殼變動劇烈,地震頻繁
在台灣南部海域,歐亞板塊沿著馬尼拉海溝隱沒至菲律賓海板塊下,形成南北走向的呂宋島弧
活動的大地
板塊活動造成山脈 中洋脊 海溝 海盆等地形,再經風化 侵蝕 沉積作用修飾地表,形成我們看到的地貌
板塊構造學說
1960年代提出,認為地球表面由數十個板塊組成,這些板塊受到地函物質對流所帶動,彼此遠離或接近,形成各種地形和地質現象
板塊構造運動
組成
岩石圈
海洋地殼岩石圈厚數公里到100公里,大陸地殼岩石圈則厚100到200公里,岩石圈包含地殼和上部地函
軟流圈
軟流圈位於岩石圈之下,厚約100到150公里,處於部分熔融狀態,其熱對流作用為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
板塊邊界
聚合型板塊邊界
板塊與板塊靠攏碰撞,發生使板塊隱沒的現象
其中一板塊隱沒至另一板塊下方,形成隱沒板塊邊界,通常為海洋地殼隱沒至大陸地殼下方,常會形成山脈或火山島弧
錯動型板塊邊界
板塊與板塊互相做橫向的運動
相鄰兩板塊做水平錯動,少火山活動但仍會地震,常見於中洋脊的轉型斷層
張裂型板塊邊界
地函物質上升,形成新地殼,使相鄰板塊互相遠離
地函物質上升形成岩漿,岩漿冷凝成主要為玄武岩的火成岩,成為新的海洋地殼,常形成中洋脊或裂谷的地形
地震與火山
地震帶的分布
主要分布於板塊交界,尤其是環太平洋地區 歐亞南緣和中洋脊,張裂和錯動板塊邊界地震深度較淺,聚合板塊邊界地震深度較深
火山的分布與特性
地球內部岩漿經地球表面孔隙噴出地表,堆積物質形成火山
中洋脊火山
隱沒帶火山
熱點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