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5 (板塊構造運動 (板塊邊界的類型 (聚合型板塊邊界 (擠壓力, 安山岩), 張裂型板塊邊界 (張力, 玄武岩), 錯動型板塊邊界…
Ch5
板塊構造運動
岩石圈與軟流圈
岩石圈
所有地殼+軟流圈上的地函
軟流圈
位於上部地函內
局部地區岩石熔融,低速帶
板塊邊界的類型
聚合型板塊邊界
擠壓力
安山岩
錯動型板塊邊界
轉型斷層
張裂型板塊邊界
張力
玄武岩
臺灣的地殼變動
臺灣的板塊邊界
東部海域
琉球海溝(南側)
流球島弧(北側)
南部海域
馬尼拉海溝(西側)
呂宋火山島弧(東側)
臺灣島的形成
1000~500萬年前
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開始碰撞,使沉積物隆起,形成臺灣島
呂宋島弧形成
500~20萬年前
中央山脈形成
呂宋火山島弧北段併入臺灣島,海岸山脈形成
2000~1000萬年前
處在穩定的張裂環境,大規模玄武岩岩漿暴發,形成澎湖群島
現今
因為菲律賓海板塊每年以7~8cm速度向歐亞大陸靠近,形成雪山山脈與西部麓山帶
地震與火山
地震帶的分布
歐亞南緣地震帶
聚合型
環太平洋地震帶
北美加州、紐西蘭錯動型,其他為聚合型
中洋脊地震帶
張裂型及錯動型板塊
火山帶的分布與特性
隱沒帶火山
安山岩岩漿
爆炸式噴發
熱點火山
玄武岩岩漿
寧靜式噴發
中洋脊火山
玄武岩岩漿
寧靜式噴發
活動的大地
板塊運動學說的演化
海底擴張學說
海斯主張地函內的岩漿因熱隊流作用使中洋脊向左右不斷擴張
板塊運動學說
板塊受到地函物質對流的帶動
大陸飄移學說
南北與非洲的海岸線吻合
古生物的連續分布
古氣候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