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大氣變化 (風 (地轉風 (離地1公里以上的高空風,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 平行於等壓線), 近地表的風…
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大氣變化
水的三相變化、飽和與相變
飽和與飽和水氣壓曲線圖(講義p.93)
相對溼度與露點溫度
相對溼度
大氣的潮溼程度
露點溫度
露點溫度高
水氣含量越多
氣溫與露點溫度越接近
空氣的相對溼度越高
相對溼度與露點溫度的測量(講義p.94)
水的三相變化
潛熱
放熱反應
凝固
凝華
凝結
吸熱反應
昇華
融化
蒸發
成雲致雨
絕熱壓縮增溫
空氣塊下降
外界氣壓變大
空氣塊體積壓縮
溫度上升
常見的空氣垂直上升方式
地形抬升
輻合作用
對流
鋒面抬升
絕熱膨脹壓縮
外界氣壓降低
空氣塊體積膨脹
溫度變低
空氣塊上升
風
空氣流動方向
垂直
垂直向的氣壓梯度力
重力
水平
水平向的氣壓梯度力
高壓處向低壓處流動
科氏力
摩擦力
影響空氣流動的力
科氏力
成因
地球自轉
緯度愈高
科氏力愈大
緯度愈低
科氏力愈大
北半球
朝原前進方向的右側篇
南半球
朝原前進方向的左側偏
摩擦力
陸地摩擦力較大
海洋摩擦力較小
摩擦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
空氣運動速度變慢
氣壓梯度力
等壓線愈密集
氣壓梯度力愈大
風速愈快
垂直等壓線
地轉風
離地1公里以上的高空風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
平行於等壓線
近地表的風
靠近地表1公里以內的風
氣壓梯度力+科氏力+摩擦力
與等壓線有一小夾角,約15~25度
北半球高低壓系統
高氣壓
高空水平空氣流向
逆時針輻合
中心垂直空氣流動
下沉
地面水平空氣流向
順時針輻散
天氣
晴朗
低氣壓
地面水平空氣流向
逆時針輻合
高空水平空氣流向
順時針輻散
中心垂直空氣流動
上升
天氣
陰雨
大氣能量的傳送(講義p.103)
天氣系統
氣團
冬
西伯利亞大陸冷氣團
夏
太平洋暖氣團
鋒面(參考講義p.101)
冷鋒
暖鋒
滯留鋒(梅雨鋒)
囚錮鋒
海水的運動
洋流
海水的運動形式
波浪
潮汐
海流
洋流的分類
風吹環流
赤道環流
西太平洋的暖池
黑潮
北太平洋洋流
加利福尼亞涼流
溫鹽環流(ch3-2)
北大西洋深層水
水團與溫鹽圖
水團
溫鹽性質相似的一團水
溫鹽圖
了解水團性質
追蹤水團在不同海域的演變
台灣冬夏兩季的海流
冬季 :
黑潮
中國沿岸流
夏季
黑潮
台灣海峽暖流
波浪
波浪概論
深水波海域
海底地形不會影響波浪的前進
淺水波海域
地形摩擦力
波速變慢
波長變短
碎浪
特性
風越大
波長越長
水分子進行上下方向圓形或橢圓形運動
深度深
水分子運動圓周越小
波浪改變海岸地形
海灣
岬角
沿岸流與凸堤效應(參考講義p.112)
潮汐
引朝力
主要
月球
太陽
潮汐種類講義p.114)
半日潮
週期
約12小時25分鐘
全日潮
週期
約24小時50分鐘
太陽與月球所造成的潮汐現象
大潮
日地月三者排成直線
引潮力最大
農曆初一、十五左右
小潮
日地月三者排成90度
引潮力最小
農曆初七、二十二左右
暴潮
颱風
正巧發生在大潮日子的高潮期間
海水倒灌
潮汐現象
潮間帶
潮汐週期
潮差
台中最大
乾潮
滿潮
近岸潮流與海岸環境
潮波
舉例
赤道地區半日潮
潮波波長為1/2赤道圓周長
漲潮流
與潮波傳遞方向相同
退潮流
與潮波傳遞方向相反
台灣的潮波與漲退潮流
潮波成南北分立繞行台灣本島
台中有最大的潮差
近岸水域
高潮差
最強潮流
聖嬰現象
聖嬰年(講義p.121)
盛行東風減弱
表面海流向西傳送力量減弱
溫暖的海水由西往太平洋中間擴散
太平洋東岸湧升現象減弱
西太平洋
斜溫層變淺
海溫下降
氣壓上升
氣候乾燥
引發乾旱或森林大火
東太平洋
斜溫層變深
海溫上升
氣壓下降
氣候潮溼
引發水災
反聖嬰現象
東赤道太平洋出現比平常還低的水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