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太空中的地球 (星等 (視星等 (物理意義 (亮度與光度呈正比, 亮度與距離平方呈反比, 相當於恆星亮度), 意義 (直接觀察到的亮暗程度), 定義…
太空中的地球
太陽系成員
衛星
繞行星公轉
:質量通常比行星小
矮行星
繞恆星公轉
質量介於行星跟太陽系小天體
重力足夠保持球狀
不能清除軌道附近小天體
行星
繞恆星公轉
質量不足以核融合
重力足夠保持球狀
能清除軌道附近小天體
太陽系小天體
彗星
不具穩定繞日軌道
質量 體積遠小於行星
沒有足夠重力維持球狀
大多於科伊伯帶 歐特雲
組成為塵埃 岩粒混 冰 固態甲烷與氨
流星
燃燒不完全 絡地面稱隕石
須有大氣層才有流星現象
小天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磨擦燃燒發出的光
成群進入稱流星雨
小行星
不具穩定繞日軌道
質量 體積遠小於行星
組成為碳質 岩質 金屬
沒有足夠重力維持球狀
大多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行星
類地行星
水星 金星 火星 地球
岩石 金屬為主
D大V小M小 無形星環
少衛星 自轉快 公轉短
類木行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氣體 冰為主
D小V大M大 有行星環
衛星多 自轉慢 公轉長
彗星
靠近太陽 易揮發物質程彗髮 太陽風吹彗髮成彗尾
結構
彗核:直徑10km
彗髮:直徑可達百萬km
彗髮:可達一億km
離子尾:帶電離子氣體 筆直朝向太陽反向 多呈藍色
塵尾:不帶電粒子 慣性呈現彎曲 呈灰白
軌道周期
有回歸周期:橢圓形
無回歸周期:拋物線 雙曲線
來源
短周期<200年:來自海王星外的環狀區域-科伊伯帶
長周期>200年:來自距太陽3萬到10萬au的球殼狀區域-歐特雲
軌道上留下許多灰塵 冰 沙粒形成流星體
流星體經引力作用可能離開彗星軌道
地球適居性
太陽質量適中
地球與太陽距離恰當
地球質量體積適中
具有磁場保護
第一道:地球磁層
組擋高能帶電粒子
部分帶電粒子被捕獲行成 范艾倫輻射帶
第二道:地球大氣層
星際物質在大氣層燃燒 形成流星或隕石
吸收<0.2微米的輻射 形成離子 為電離現象 發生在60KM中氣層 增溫層以上
臭氧層吸收0.2~0.3微米的紫外線
天球與星座
地心說(天動說)
托勒密
西元二世紀
宇宙中心是地球 地球不動其餘皆繞地球公轉
日心說(地動說)
哥白尼
西元十六世紀
宇宙中心是太陽 皆繞太陽公轉 月球繞地球公轉
地球公轉:北極看 地球逆時針公轉
地球自轉:北極看 地球逆時針自轉(西向東轉)
天球
理論
地球在宇宙中心 不自轉也不公轉 遠方恆星隨天球球殼轉
坐標
自轉軸向外延伸與天球交在 天球北極 天球南極 唯一不動兩點
赤道面向外延伸與天球相交 就是天球赤道
太陽在天球運動的軌跡 就是黃道
自轉軸與公轉軸夾23.5度 因此黃道雨天球赤道夾23.5度
星座
定義
將群星分區 就是東方星宿或西方星座
1930國際天文聯合會 劃天球為88個天區
恆星彼此沒關聯
很長時間 形狀才會變
周日運動
成因
地球由西向東自轉 24HR轉360度
現象
以天球北極或天球南極為圓心 東升西落 每hr轉15度
越近圓心越圓 越近天球赤道越直
周年運動
地球公轉+自轉造成
遠方恆星每過一天提早4MIN 同時刻向西偏1度
星等
視星等
意義
直接觀察到的亮暗程度
定義
地球所觀測的恆星亮度
物理意義
亮度與光度呈正比
亮度與距離平方呈反比
相當於恆星亮度
絕對星等
意義
真正發光能力
物理意義
相當於恆星光度
光度與表面積呈正比
光度與恆星表面溫度的四次方呈正比
定義
恆星放到10秒差(32.6光年)處
星等越低 愈亮
每差5等星亮度差100倍 1等是3.26光年
人類肉眼極限是6等星
顏色代表表面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