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球古今談 (太陽系起源學說 (柯伊伯的原始星雲說 (太陽系附近原是一片星雲 (周圍先形成原始行星 (內部密度大為固態, 外部為氣態),…
地球古今談
太陽系起源學說
災變說
認為行星物質由某一災變事件中從太陽分出
星雲說
認為整個太陽系由同一原始星雲組成
恆星由雲氣受自身重力吸引收縮而成
行星由恆星周圍氣體雲所構成
普遍被接受
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
認為太陽系由同一團原始星雲凝聚、冷卻收縮形成
不被接受
因為星雲形成天體不是由冷卻收縮,而是由本身重力
柯伊伯的原始星雲說
太陽系附近原是一片星雲
大部分受重力聚集中央形成太陽
周圍先形成原始行星
內部密度大為固態
外部為氣態
距離太陽近的受太陽輻射蒸發氣體
留下固態部分成為類地行星
距太陽遠的溫度低質量大
成為類木行星
時間的由來
月的由來
恆星月
月球繞地球公轉周期已無限遠的恆星為參考點
繞地球360度
27.32日
朔望月
從望(朔)月到望(朔)月的盈虧周期
約繞地球390度
29.53日
陰曆的一個月
年的由來
回歸年
地球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或是冬(夏)至到冬(夏)至
約365又1/4天
日的由來
太陽日
太陽連續兩天通過中天所經時間
地球自轉361度
真太陽日
每天時間不同
平均太陽日
每天24小時
恆星日
同一恆星連續兩次通過中天所經時間
地球自轉360度
每天23小時56分
曆法
陰曆
一年12個朔望月,每個朔望月29.53天
時間長度
平年354天
閏年355天
30年內有11個閏年
日期對應月相,月份無法反映季節
陰陽合曆
以朔望月為1月,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
閏年有13個月
19年內加入7個閏月
日期對應月相,24節氣反映季節
陽曆
以回歸年為一年
時間長度
平年365天
閏年366天
每4年置閏一次
西元年100的倍數不閏年誕400倍數要閏年
月份可以反映季節
地球形狀
重力推測
法國天文學家李奇
發現在巴黎報時準確的鐘在南美洲每天慢2分半鐘
可以推測赤道的半徑較大,南北極半徑較小
造成重力值不同
人造衛星
飛行時受重力影響而觀察其軌跡
地球呈現不規則類似梨子形狀
地殼均衡
山脈密度不同必須有較大厚度產生相同壓力
山脈下方有山根
重力均衡模式
普拉特
各塊密度不同
無山根
越高的地塊密度越小
落磯山脈地殼厚度與平原相似,無山根
艾瑞
各塊密度相同
有山根
山越高,其下方山根越厚
多數的造山帶皆有山根
陽曆每個月有兩個節氣
上半年節氣日期在每月的6號和21號前後
下半年節氣日期在每月的8號和23號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