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水 (水的三項變化、飽和與相變 (使未飽和空氣達飽和 (達飽和後 (過多水氣有機會凝結或凝華 (天氣現象發生)), 降低溫度,…
大氣和海洋的變動
水
水的三項變化、飽和與相變
吸熱---昇華(固變氣)、蒸發(液變氣)、融化(固變液)
放熱---凝華(氣變固)、凝結(氣變液)、凝固(液變固)
使未飽和空氣達飽和
降低溫度
增加水氣
達飽和後
過多水氣有機會凝結或凝華
天氣現象發生
成雲條件
具有凝結核
水氣達飽和
相對濕度、露點溫度
相對溼度
實際水氣壓/飽和水氣壓*100%
當水氣剛好飽和,相對濕度為100%
露點溫度
壓力、水氣含量不變,降溫至剛好飽和的溫度
露點溫度越高水氣含量越多
氣溫與露點溫度越接近,相對濕度越高
空氣垂直上升方式
地形
輻合
低壓中心輻合
對流
鋒面
暖空氣密度小沿鋒面抬升
洋流
風吹環流
水平流動
溫鹽環流
水平+垂直流動
源自北大西洋
向北流動變冷鹽度增使密度增
形成深沉水直到往中低緯度海域擴展
極緩慢的浮上海面
功能
影響海洋資源分布
影響海上運輸
輸送熱能調節溫差
影響先民遷徙
波浪
波浪前進時水分子不前進
波高越高能量越大進而改變海岸地形
海灣
坡度平
波浪前進方向在此處擴散
容易堆積成沙灘
岬角
坡度陡
波浪聚集並持續侵蝕
形成銳利礁岩
突堤效應
聖嬰現象
太平洋東岸中南美洲
原本盛行的東風減弱
溫暖的表層海水由西向太平洋中間擴散
湧升流現象減弱
海溫上升
魚獲量減少
反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結束後
東太平洋溫度恢復過度
出現比正常水溫還低
風
影響空氣流動的力
科氏力
緯度越高科氏力越大
風速越快科氏力越大
永遠垂直空氣運動方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摩擦力
近地表才需考慮
與運動方向相反
陸地較大、海洋較小
氣壓梯度力
垂直等壓線由高壓向低壓
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力越大
風速越大
北半球高低壓
高壓
地面順時針輻散
中央下沉
高空逆時針輻合
晴朗
低壓
陰雨
高空順時針輻散
中央上升
地面逆時針輻合
天氣系統
氣團
溫、濕、密度相近的一大團空氣
天氣圖上的高壓系統
範圍達數千公里
溫、濕度不同的氣團不輕易混合
鋒面
兩個不同溫、濕度的氣團交界面
冷鋒
暖鋒
滯留鋒
囚錮鋒
台灣主要海流
夏:黑潮、台灣海峽暖流
冬:黑潮、中國沿岸流
中國沿岸流帶來重要魚產
潮汐
月球之間、太陽之間的引潮力+地球自轉
以一天為基準
全日潮
半日潮
以月為基準
大潮
一個月中潮差最大的時候
日地月成一直線
農曆初一、十五
小潮
一個月中潮差最小的時候
日地月成90度
農曆初七、二十二
暴潮
颱風+風向朝向海岸吹來
剛好遇到大潮
海水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