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績效評估與管理 (實施方式 (誰來做績效評核 (主管:最清楚部屬的工作內容且最有機會觀察員工的行為及績效水準, 同事:對於職務具有專業知識…
績效評估與管理
實施方式
何時進行評估:注意兩次評估間的週期長度及評估的時間點,依據工作特性來決定評估週期較佳
誰來做績效評核
主管:最清楚部屬的工作內容且最有機會觀察員工的行為及績效水準
同事:對於職務具有專業知識,且有較多機會去觀察被評者的日常工作行為,已證實較能預測員工將來的成功,但須注意員工私下勾結
部屬:因與主管有諸多的互動關係,對主管的專業能力,領導風格,工作指導及部屬培育等能力最清楚
自己:最有機會省視自己的工作行為以及了解自己產出的結果。
客戶:與客戶服務關係密切的工作,不僅進行員工評核,更希望透過搜集資訊來改善服務品質,進而達成市場策略目標
360度回饋:多面向的評核資訊來源
用意:使受評者了解不同評估者如何評價自身在各方面的表現,同時比較與他人在評價上的差異,更重要是協助主管認知自己的優缺點,並擬定自我發展計畫,以提升管理者的才能與工作績效
但主要仍用於發展用途,較少用做評核且不宜與獎酬直接做連結
績效效標的運用:企業可依該工作的轉換過程及產出結果的明確度來選擇評核方式
評估方法
結果評估法
成就記錄表:成果無法用適當的工作行為或工作產出量來衡量,以創新性或貢獻性評估,須經專家評核
關鍵績效指標:達成組織,部門或個人的年度目標,所必須成就的重要指標,強調上下間的串連以及聚焦於主要的影響因素
目標管理法:前提組織目標是逐級下授
步驟:目標設定(目標特性:具體性,時間性,優先性,後果,目標一致性)→工作晤談→績效晤談→年度考核
綜合評估法=
行為評估法
重要事件法:主管觀察並記錄員工工作過程中的良好或造成負面效果的行為動作,以此為評核基礎
優點:重在發展
缺點:耗時,且非量化指標缺乏客觀數字話評估指標
行為錨定平等量表:先找出每項職務重要的工作向度或職責領域,然後在每個工作向度中列出員工可能表現的行為並從最好到最差行為依序排列據以評分
優點:評核標準具體公正,員工也易理解
缺點:難以鉅細彌遺地設計出所有向度,未納入表中行為無法評核
座標式評等法:評估者就一系列描述工作或個人品質的語句,在適合的績效向度中勾選或評分,業界使用最廣泛,因其設計較為簡單且結果是量化的分數,可做比較且包含較多的績效向度或效標,缺點:無法當著員工發展,需加上評語
行為觀察量表:並非用來評估工作者的績效水準或程度,而是工作者表現出某種行為的頻率,再將每一種行為頻率分數值加總
優點:已有系統的工作分析為基礎,明確陳述工作行為的評核項目與向度,可讓員工參與重要行為向度設計幫助員工了解並接受,因行為向度明確,主管易做績效回饋,員工也較易遵循
行為量表設計盡可能是目標導向或產出結果有關
主要是在評估員工是否符合某些行為標準,而不是與其他員工的表現做比較
職能評估法
職能:是指個人所具備的潛在基本特質,一般認為包含動機,特質,自我概念,知識及技巧等要素,可作為預測工作績效的基礎
特性:1.包含知識,態度以及技能的相關及群體,影響個人工作最主要因素
2.與工作績效密切相關,可藉由一套可接受的標準加以行量
3.可經由訓練與發展加強
平衡計分卡:一種將組織策略加以落實的管理制度,由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員工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構面組成的衡量系統
比較法
配對比較法:參與評比的每位員工與其他所有參加評比的員工兩兩比較決定何者較佳,不適合受評者過多單位
強制分配法:先將員工績效表現由高至低分成一定數目的等級,並事先分配各自的比例,再依員工表現按比例歸入各種等級
排序法:依最好到最差來排序,適用於較小型單位,若人數增加可採交替是排序,即先挑出最差與最佳員工
是指評估者比較個別員工與其他員工的績效而予以評等,通常是針對員工的績效或貢獻做全面性的評核,再予以評等並將員工歸入不同的績效族群中
績效效標類型
行為性效標:著重員工如何執行工作
結果性效標:著重員工完成哪些工作或產品而不是如何完成,適合那些不需考量生產或服務過程的工作
特徵性效標:著重員工個人特質,容易建構但並不是有效的工作績效指標
過程與步驟
持續監督績效進度:督導進度→回饋→調整
#
執行績效評核:依據年初所鎖定的工作內容,績效標準與行為要求為評核重點
績效面談:主管應與部屬共同討論年度的績效表現,績效改善或發展計畫。
#
設定員工工作目標:工作任務與績效標準
目標特性:一致性,精確性,挑戰性,可量性,可及性,接受性,時間性,團隊性
#
績效評核資訊使用:管理決策,找出並解決問題,員工發展
#
界定企業經營目標
三要素:量化的目標,完成專案的期限,質化的目標與期望
#
績效評估面談
告訴及銷售法,告訴及聆聽法,問題解決法,混合的面談法
有效面談要點:具體性要求,注重表現非個人特質,替被評估者考慮,強調可經努力可改善的項目,尋求共識而非強制,分享經驗少指導與命令,明確清晰的溝通,只表示實際的,不臆測
事前準備,部署先自行評估,搜集相關資訊
面談後的跟進觀察
績效管理的目的
管理性目的:組織利用績效評核結果所獲得的訊息,來進行管理上的決策。如:調薪,升遷,留任,資遣或獎懲。
發展性目的:工作檢討之功能,促使員工維持工作水準,或者協助績效不佳員工改善參與員工訓練。
策略性目的:最重要之功能,把員工的行動與組織的目標做充分結合。主要方式:明確訂定達成該策略目標所需的結果,行為方式以及員工特質。
績效評估結果的強制分配
優點
1.明確區分員工表現,以作為薪資調整及晉升轉調參考並達成激勵效果
2.貫徹績效評核是比較「相對績效」的原則,以鼓勵良性競爭
3.避免主管對績效等級有不同的認知,或因本位主義而造成部門間的不公平
缺點
1.當部門較少時無法進行強制分配
2.相對不公平
3.大多企業採單一強制分配比,未將公司與部門績效差異列入考慮
績效管理與績效評估的意涵
績效評估(Performance Appraisal):通常指的是一套正式,結構化的制度,用來衡量,評核及影響員工工作有關的特性,行為及結果,發現員工的工作成效,了解未來員工是否能有更好的表現,以期員工與組織均能獲益
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一套有系統的管理活動過程,用來建立組織與個人對目標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的共識,進而採行有效的員工管理方法,以提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是將個別員工的績效與組織的績效結合,最終目的是提升整體組織的效能。
績效評估與管理管理員工績效的策略
依據能力旅工作動機高低將員工分為
「良駒」:動機能力均高,給予績效獎酬,提供發展機會
「蠻牛」動機高能力不足,給予正確指導,協助目標設定,經常性績效回饋,提供訓練或指派任務協助員工發展
「璞玉」能力高但動機不強,給予誠實直接的回饋,提供諮商強化動機,建立團隊與衝突解決,壓力管理
「朽木」能力動機皆低,凍結薪資,降級,外部安置就業,解僱,直接告知績效問題,輔導
績效管理的發展
趨勢:更公開化,更多員工參與,越來越重視結果導向的評核方式,越來越常採用綜合式評估制度,直線部門負起更多職責,適用對象更加廣泛
績效評估制度的稽核與檢視
稽核:經由監控每個績效管理項目,確保績效評估過程中每項工作都能在既定時程內完成目標
績效評估可能的偏誤
以偏概全(月暈效應,尖角效應),寬嚴不一,趨中傾向,標準不明確,印象偏誤,對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