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3.地球的結構 (大氣 (氣壓 (密度大、氣壓大 (冷空氣密度較大), 1大氣壓1013.25百帕, 緯度45度、0度C海平面氣壓,…
3.地球的結構
大氣
分層
電離程度分層(中氣層上層60公里)
電離層
氮、氧吸收短波輻射產生電離
無線電波傳遞
中性層
無電離現象
氣體混合狀態分層(85公里)
不均勻層
氣體分子受重力:重的在下
均勻層
大氣分子碰撞頻繁,依比例混和
21%氧氣78%氮氣
溫度變化分層)
中氣層
氣溫隨高度遞減(最低溫-90度C中氣層頂)
無明顯天氣變化
熱源:平流層
平流層
氣溫隨高度上升
大氣水平流動
熱源:臭氧吸收紫外線(20~30公里臭氧層)
增溫層
使氣體分子 游離
極光
熱源:太陽短波輻射
對流層
對流作用
天氣變化
厚度:夏>冬、赤道>高緯
氣溫隨高度降低(遞減率6.5C/Km)
熱源:地表輻射
氣壓
1大氣壓1013.25百帕
緯度45度、0度C海平面氣壓
密度大、氣壓大
冷空氣密度較大
地表氣壓遞減率大、高空較小
推動能量
太陽輻射
短波輻射、可見光
大氣運動、天氣變化主能量
地表輻射
長波輻射(紅外線)
大部分溫室氣體吸收
海洋
分層
依溫度
斜溫層
溫度隨深度迅速下降(陽光熱能無法傳遞)
混合層
最厚200公尺(中緯度隨季節變化)
海水受風、波浪、洋流的攪動
深水層
水溫不變
依鹽度
斜鹽層
鹽度隨深度迅速下降()缺乏蒸發作用
深水層
鹽度不變
混合層
海水混合均勻
中低緯鹽度高、高緯冬季較夏季鹽度高
鹽度
全球海水鹽度分布
副熱帶
偏高
極區
最低
赤道
偏低
地中海
偏高
大洋邊緣
偏低
測量方式
‰,離子比例固定
PSU,用CTD測海水導電度
總鹽量的恆定
海水組成
純水
鹽類
陰離子
氯、硫(火山噴發)
陽離子
鈉、鎂、鉀、鈣(岩石風化)
溫度
大洋環流
寒暖流
湧升流
深層低溫海水是使水溫將低
日照
固體結構
組成物質
氧、矽
沉積岩
特性
地表覆蓋最廣
化石
沉積物經成岩作用
層狀,顆粒圓滑
交錯層
大夾角在上(風、水流搬運)
波痕
尖端朝上(風、水流、波浪作用)
粒級層
大顆粒在下(重力作用)
泥裂
隙縫尖端朝下(乾燥)
層理
未受外力作用是水平(但無法判斷倒轉)
生痕
判斷環境(生物作用)
碎屑性沉積岩
沉積物經過壓密、膠結所形成
砂岩
粉砂岩
礫岩
頁岩/泥岩
非碎屑性沉積岩
化學性
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而產生化學沉澱作用
岩鹽
石膏
鐘乳石
生物性
生物遺骸
珊瑚礁石灰岩
煤層
變質岩
特性
造山(褶曲)
葉理(受力方向)
經高溫高壓變質
葉理狀
片岩
原:頁岩、片岩
片麻岩
原:頁岩、片岩、花岡岩
板岩
原:頁岩
非葉理狀
角閃岩
原:玄武岩
大理岩
原:石灰岩
石英岩
原:石英砂岩
蛇紋岩
原:橄欖岩
火成岩
特性
岩漿冷卻
地殼含量最豐富
具有氣孔
鑲嵌狀
火山岩
岩漿噴發至地表,冷卻速度快,結晶顆粒小
安山岩
中性
玄武岩
基性
流紋岩
酸性
深成岩
岩漿在深處冷卻,冷卻速度慢,結晶顆粒大
閃長岩
中性
輝長岩
基性
花岡岩
酸性
橄欖岩
超基性
岩石循環
內部層圈構造
地函(橄欖岩)
下部地函
80~220公里低速帶(軟流圈)
上部地函為岩石圈
上部地函
古氏不連續面
莫氏不連續面
地核
外核
液態鐵鎳
內核
固態鐵鎳
形成地球磁場
地殼
(花崗岩)大陸地殼
35公里、密度小
(玄武岩)海洋地殼
5~10公里、密度大
地震觀測
原理
地震波探索地球內部
地震波
P波
縱波
最快
固、液、氣
S波
橫波
次之
固體
表面波
洛夫波
垂直運動
雷利波
橢圓形運動
最慢
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