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數位學習的學習理論、科技工具與研究方法 (科技工具之變遷 (個人電腦/有線網路階段 (1995~2005年間, 網路普及,…
數位學習的學習理論、科技工具與研究方法
科技工具之變遷
個人電腦/超媒體/多媒體階段
1985~1995年間
教學材料的製作出現大幅進展
個人電腦/人工智慧階段
個人電腦、AI,結合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發展出模擬真人教學
1970~1985年間
個人電腦/有線網路階段
1995~2005年間
網路普及
特色:一以網際網路為主要的教學設計環境;二強調學習社群,以及合作的重要性;三強調學習活動或作業的真實性
傳統技術階段
1970年之前
使用電視機、投影機、錄影帶等。
行動載具/無線網路階段
2005年後
手持載具搭配無線通訊機制(行動載具的重視)
學習理論
訊息處理
對求知的看法
求知就是透過接收、處理
符號的方式把知識儲存
對學習的看法
學習就是發生在個人的認知系統上,所儲存
訊息「量」的增加和「質」轉換。
對教學的看法
教學環境中,教師的角色是訊息的分配者、學習步伐的調節者、學習成果的監督者。
對評量的看法
訊息的增加和認知技能執行的流暢性
是關注的重心。
數位學習的應用
比較電腦呈現與錄影帶呈現,在視覺空間作業的表現差異。
認知建構
對教學的看法
教學強調主動建構知識,強調個體的「學」更甚於「教」。
對評量的看法
評量就是以「認知測量」為主、整合測量
、教學、學習的動態評量。
對學習的看法
學習就是來自個體對現象的觀察,新意義的發生、新知識結構的形式以及新監控能力的獲取。
數位學習的應用
電腦化概念構圖
對求知的看法
求知就是個體自身對於外在事件的詮釋,以及主動建立其意義的過程。
行為主義
對教學的看法
操作制約,強調編序教學,精熟學習
對評量的看法
對起點行為和終點行為的測量
對學習的看法
學習就是外顯行為的建立和改變
數位學習的應用
編序教學機(打字練習)
對求知的看法
求知就是刺激(S)與反應(R)的連結
情境認知
對學習的看法
學習就是一種「涵化」的過程,藉由個人與某個情境或團體的互動才產生
對教學的看法
教學強調「學徒制」
對求知的看法
求知就是當個體與情境互動時,才會有知識的形成。
對評量的看法
評量強調實務參與、自身與社群成員的認同,例如同儕評量。
數位學習的應用
學習社群網路聊天室
研究方法
質性方法
俗民誌
觀察
訪談
個案研究
扎跟理論
內容分析法
非實驗法之量化方法
「調查、問卷」
後設分析
「相關、迴歸、模式驗證」
實驗方法
準實驗設計
前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混合研究法
指的是研究者同時採用量化和質化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