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塑膠袋的問題意識 (其他國家 (資料來源?跟印度的環保袋子有無異同?關於此包裝薄膜使用方式、限制的相關證據? (美國農業部研發出一種由牛奶蛋白質製成…
塑膠袋的問題意識
其他國家
-
有無證據?全部城市都進嗎???
- 印度
今年3月,印度的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宣佈全邦全面禁用塑料。批發商、零售商甚至商家不得使用或販賣塑膠袋、塑膠盤、塑膠杯、塑膠湯匙、保鮮膜等其他類型的塑膠製品。自塑膠禁令於四個月前開始生效,光在其首都班加羅爾(Bengalaru)就已查封 39 公噸的非法塑膠。
- 美國
2007年,舊金山成為美國第一個禁用塑膠購物袋的城市,到了2014年,這座城市又全面禁止販售塑膠瓶裝水。上個月,舊金山加入洛杉磯與波特蘭的行列,禁用常作為快遞包裹內填充物的保麗龍(聚苯乙烯發泡塑料),也有人稱作聚酯泡沫(thermocol)。
保麗龍是個「問題塑膠」,因為它非常難以被回收。在美國,走一趟生鮮超市,不難發現許多蛋、肉以及蔬果都使用保麗龍包裝,因此得以想見,禁令頒佈後會為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
2015年7月,夏威夷檀香山也頒佈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醫療使用則不在此限令內)。該法案由地方議會通過,而不是州議會,這是當地基層組織展現公眾力量,獲得勝利的實證!
- 澳洲塔斯曼尼亞,柯爾斯灣城
塔斯曼尼亞(Tasmania)是個位在澳洲東南方的島嶼,早在2003年,島上的柯爾斯灣城( Coles Bay)已率先成為澳洲第一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城市。禁令頒佈後的第一年,這個地區便減少了35萬個塑膠袋使用量!
- 衣索比亞
2011年,衣索比亞通過法令,禁止工廠生產與進口一次性塑膠購物袋。這項禁令與發展風力及地熱發電的能源政策一同實施,是衣索比亞政府實行綠色發展策略的其中一項政策。
- 法國
上個月,法國政府禁止超市有償或無償的提供一次性超薄塑膠袋(10公升以下容量,厚度薄於50微米),並且將從明年1月開始,全面禁用塑膠袋。這是歐盟警覺並重視到塑膠製品對環境的重大威脅後,擴大打擊塑膠的重要一步。
- 摩洛哥
摩洛哥(曾經)是僅次美國,全球塑膠袋使用量第二大的國家(根據摩洛哥產業部統計,摩洛哥一年使用30億個塑膠袋;根據Earth Policy Institute調查統計,美國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為1,000億個,全球統計則為1兆個),如今通過這項全面性的禁令,包括禁止生產、進口、有償或無償提供塑膠袋,並且嚴禁在法令施行前大量囤積塑膠袋。社會上不免出現抵制這項禁令的聲音,由此可見,塑膠製品與塑膠袋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上,已是多麼地根深蒂固,因此加強宣導禁用塑膠袋的重要性,更是刻不容緩。
-
-
-
-
愛爾蘭此政策證據?愛爾蘭的塑膠袋使用量證據?
而愛爾蘭從二○○二年三月開始,更課徵塑膠袋稅——每個塑膠袋十五美分(約合新台幣四點五元)。在課徵該稅以前,愛爾蘭的塑膠袋使用量約為每人每年三百三十個;實施的隔年,這個數字便下跌了百分之九十五,達到每人每年平均使量用僅只三十三個。
-
-
-
-
-
-
-
-
-
國人使用塑膠袋情形
-
-
-
-
-
-
-
-
台灣塑膠袋使用率,回收率資訊從哪來?
台灣塑膠袋用量高得令人咋舌,堪稱塑膠袋王國。台灣民眾光是一年就要用掉一百八十億個塑膠袋。平均每人一年內使用的塑膠袋量有七百八十二個。平均每人一天,就使用二點一四個塑膠袋。
但這麼驚人的塑膠袋使用率,回收率卻只有百分之七。
-
-
-
民調準確度、可靠度?
民意偏向?
環境資訊協會專案經理林育朱21日公布「塑膠袋有感收費」網路調查結果,對於收多少費用才真正有感,轉而自備購物袋,36%選擇5元、36%選擇10元或超過10元、17%回答1~2元。此外,99%以上認為塑膠袋濫用情形相當嚴重;超過八成認為收費有助於減少塑膠提袋使用;超過九成覺得塑膠提袋應全面收費。
-
塑膠袋使用量為14.3億個(重約9,624噸),數據可靠度?
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內銷(含間接外銷)台灣的各式塑膠袋每年至少13萬噸以上,數據可靠度?
海洋廢棄物監測:不同地區會不會不同?
根據環保署數據,台灣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為14.3億個(重約9,624噸);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內銷(含間接外銷)台灣的各式塑膠袋每年至少13萬噸以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副祕書長孫秀如表示,在新北市萬里國聖埔沙灘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前十名多半與日常生活有關,其中塑膠提袋、免洗餐具連續於2014~2015年蟬聯前五名。前五名海洋廢棄物數量平均下來,3坪大的房間,可以撿到6個塑膠提袋、5個免洗餐具。
-
政府措施
限塑政策
-
-
預計2018年1月1日實施。有無聲明稿?管制對象、罰款?擴大台北市府「兩袋合一」?擴大到何處?規定塑膠袋上得印製鼓勵重複使用與回收的宣導文字?印製位置?油墨問題?有什麼配套措施處理改善措施所導致的負面效果?
-
-
-
-
-
-
-
-
經費使用
負面效果:向消費者收費後,獲利的都是業者,但政府卻得花更多人力稽查,反之,若將這筆錢繳回公庫供環署運用,作為稽查經費,才能真正落實政策。
解決措施:與其稽查幾十萬家零售業者,不如從源頭管制製造塑膠袋者,也許可以從每個塑膠袋有自己的條碼來作,以「履歷」的概念來正視濫用資源的問題。謝和霖表示,相關技術並不難,只是看政府願不願意做,初期的確要花一筆錢建置系統與資料庫,但後續就不用再土法煉鋼使用大量人力稽查,也許環署可以向數據專長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求助。 :
-
-
塑膠的分類、成分
-
-
-
-
-
塑膠袋走進人類社會的證據?
一八九九年,德國科學家漢斯.馮.佩克曼(Hans von Pechmann),無意間從中發現了一種蠟狀物質可做成聚乙烯(polyethylene,簡稱:PE),也就是製作塑膠袋的原料;經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在一九三五年大量生產後,從此塑膠袋走進人類社會,廣受歡迎。
-
影響
負面影響
-
-
-
-
對人類造成的影響
-
有無證據證明?
謝和霖進一步解釋著,塑膠的最終原料來自石油,而石油的開採過程即有可能漏油造成環境污染。經由提煉、裂解後製成塑膠微粒,為了讓塑膠有五顏六色或更穩定,此時廠商會添加塑化劑、含有重金屬的染劑和安定劑、阻燃劑等。例如:PVC合成後要製成產品時必需添加安定劑和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如DEHP),而以PVC製成的保鮮膜覆蓋在魚肉上,即便在冷藏狀態下都會釋放塑化劑。而這些廢棄的塑膠,如果含氯後燃燒會產生戴奧辛,而燃燒保麗龍則會產生芳香烴,個個都是來頭不小的有害物質,都可能致癌、傷肝、傷腎或使雄性雌性化!
而談到塑膠如何進入海洋生物食物鏈,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孫瑋孜提到近來歐美國家相當重視塑膠微粒的影響,已經有許多相關研究。
-
-
未經過妥善處理而進入食物鏈,對人體健康危害也不輸餿水油,目前科學家即在研究塑膠垃圾在自然界碎裂成塑膠微粒後,透過食物鏈對於生物體的影響。科學家即在研究塑膠垃圾在自然界碎裂成塑膠微粒後,透過食物鏈對於生物體的影響。哪個科學家?有無研究成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