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行政理論的發展 (行為科學時期代表理論(1930~1970年代):以科學方法研究組織人員的行為,以瞭解、解釋及預測成員行為。 (霍桑實驗學派…
教育行政理論的發展
行為科學
時期代表理論(1930~1970年代):以科學方法研究組織
人員
的行為,以瞭解、解釋及預測成員行為。
霍桑實驗學派
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廠,梅堯(Mayo)
3.透過參與能讓成員發揮潛能與專長
2.團隊精神提升工作績效
1.滿足成員的尊榮感可激勵士氣
4.存在
非正式組織
5.心理因素影響績效極大
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Maslow)
C8第二節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會需求
尊榮需求
自我實現需求
激勵保健學派
賀滋伯(Herzberg)
C8第二節
XY理論
麥理格(McGregor)
X理論人性偏惡
獎勵與懲罰
Y理論人性偏善
主動尋求承擔更多責任
民主式管理
系統途徑
時期(理論整合階段)
一般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
具有整體性,可發揮特定功能的事物
前瞻性與未來導向
整體性與科際性
計畫性與系統性
產出與成果導向
反饋與自動調適
權變
混沌理論(Chaos Theory)
見微知著,小事做起
隱藏的小人物或元素
權變領導與危機管理
回饋機制的運用
社會系統理論(Getzels)
組織有制度與人員層面
組織與環境交互作用
兼顧組織與成員目標
法定職權與其他權力並重
最佳領導是權變領導
組織存在衝突
Z理論(Megley)
科學實證
時期代表理論(1930年代以前)
科學管理學派(scientific management school)泰勒(F.W.Taylor)科學管理之父
薪資固定,多做不多得
5.明確適性的工作
6.行政與執行分工
7.按件計酬
工作方法不一致
3.運用科學方法選擇與訓練員工
2.複雜工作拆解為簡單工作
4.標準化設備、環境與工具
1.科學方法訂定工作與管理方法
行政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hool)費堯(H. Fayol) 行政歷程之父
計畫
組織
指揮
協調
控制
科層體制學派(bureaucratic model school) 韋伯(Max Weber)
重點回顧
系統途徑時期人性亦善亦惡,開放的生態觀,兼顧各類目標與獎懲
行為科學時期性善觀,(半)封閉的生態觀,重視成員需求,心理性的獎懲
科學實證時期性惡觀,封閉的生態觀,重視組織目標,物質性的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