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與心理測驗 (智力測驗 :black_flag: (比奈、西蒙:比西量表 (放棄生理計量法,改採作業法, 創用心理年齡(MA),…
教育與心理測驗
智力測驗 :black_flag:
普通能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
高爾頓:生理計量法
比奈、西蒙:比西量表
放棄生理計量法,改採作業法
創用心理年齡(MA)
比奈為智力測驗之父
:silhouette:
推孟(Terman):斯比量表
IQ=MA/CA x 100
魏克斯勒(Wechsler):離差智商
人類智力隨年齡增長而先快後慢發展,成年後MA停止增加,CA則繼續成長
成就測驗是在測量目前的學習,智力測驗是在測量未來的學習
智力測驗含遺傳能力的成分比成就測驗大
斯比量表的離差智商是以平均數100,標準差16加以轉換
測驗 :black_flag:
常模參照測驗
學習成就的相互比較
鑑別功能、
比較團體成員間之差異情形
、尋出最具潛能者
分數變異性越大越好
百分等級或標準分數
安置→分班編組
標準參照測驗
特定
精熟性
的考驗
教檢功能
,找出超乎某一特定的能力水準以上者
注重各題反應與效標之間的關聯性
及格或不及格
診斷→補救教學
最高表現測驗
目的在引起受試者的
最佳反應
,鼓勵受試者盡力獲得最好的分數
如智力測驗、性向測驗及成就測驗等
典型表現測驗
目的在要求受試者在一特定情境中實在且自然的典型表現,反應本身並無好壞、對錯之分,僅有不同類型之分
如人格測驗
須假定受試者皆會誠實回答,但事實上惠有偽飾作答之現象,故
測量較困難
認知測驗
測量心理的能力,由智力測驗、性向測驗和成就測驗所測得的能力
情意測驗
測驗個人人格,如投射技術、評定量表等
標準化測驗&非標準化測驗
評量 :black_flag:
預備性評量
在單元未進行前所舉行的教學評量,以了解學生的成熟度及學習預備狀態
大部分試題是基本的,難度P值在0.65以上;標準參照
在教學之初進行
診斷性評量
學生發生困難時,以診斷測驗或教師自編測驗來鑑定其困難
大部分試題是基本的,難度P值在0.65以上;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
學習發生困難時
安置性評量
為了解學生精熟預定教學內容的程度,以便安置
難度適中;常模參照或標準參照
在開學之初進行
形成性評量
以簡短測驗評量學生學習進步的情形,目的在不斷提供教師及學生一些學習成功與失敗的回饋線索
難度視實際需要而定,無法事先決定
教學過程中
總結性評量
以定期考試或測驗考察教師的教學成果與學生的學習成就
大部份試題的難度P值在0.30~.0.70之間,較易與較難試題也有一些
在教學之末
變通性評量 :black_flag:
真實性評量
強調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重視使用實際問題、直接評量及鼓勵開放思考
強調應用、重視直接評量、使用真實問題、鼓勵開放思考
實作評量
將所學所知表現在具體的成果以及應用過程上
要求學生自做而不是選擇答案,所以答案可能不只一種
不單看成果,也考量過程
評量時間有彈性,且內容考量多項知識或技能
易受
月暈效應
影響
整體評分法、分析評分法、領域評分法
檔案評量
透過學生檔案來評鑑他們的學習情形
提供過程與結果的評鑑,為一種真實、動態與整體的評鑑
評量主導全由教師轉移給學生
具診斷與評鑑雙重功能
尊重學生個別差異
資料來源多重與多樣
動態評量
時間的連續性、成長的連貫性、
評量工具的多樣性、對象的適切性
兼重教學前、中、後的評量
測驗–介入–再測驗
著重評量者與受試者的互動
生態評量
個體的行為是個體與所處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產生
整個評量系統的績效性
問題行為應明確界定,問題行為發生之前的事件及發生之後的結果須加以記錄
個別化的評量過程
測驗的功能 :black_flag:
教學決定的功能
確定學生的起點行為
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
改進教學方法
行政決定的功能
選擇決定功能
安置決定功能
分類決定功能
課程與教育計畫決定的功能
諮商與輔導決定的功能
協助學生了解自己
診斷學生困難
輔導學生做最佳的選擇
一般性功能
診斷功能
預測功能
評估功能
性向測驗 :black_flag:
發現學生的傾向與長處,作為指導升學或選擇職業的依據
性向是尚未受教育訓練的潛能,和已受教育影響的學業成績有別
在教學前測量,預測未來的表現水準
人格測驗 :black_flag:
測量一個人各方面的行為特性
依測驗方法分:自陳測驗、情境測驗、投射測驗、評定量表
依測驗內容分:興趣測驗、情緒測驗、性格測驗、社會行為測驗、道德意識測驗
成就測驗 :black_flag:
考察個人經由學習或訓練後的成績,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最廣
在教學後測量,係測量學習所得的結果,採用
年級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