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氣候變遷 HOW? (。6 (此區的雨量相當豐沛,年降雨量可達2000公厘,但多為夏季颱風所帶來的驟雨,陰雨綿綿行不得也的日子並不http…
氣候變遷 HOW?
3號
-
-
-
日本為了達成減少 6%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努力推動各種法案,為一定的標準,以防止劇烈的氣候變化對人類造成不可收拾的傷害。如「日本在 2005 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 1990 年基準年比較增加 7.7%,2008 年 3 月日本國會再次決議「京都協議書」達成計畫修訂案。在行動綱領的指導原則下,日本產業界發動自主配合的方式,以各產業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策略,主動配合政府達成『京都協議書』的要求。」因此日本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當時都全力支持京都議定書。 根據2009年的數據,日本已經能夠降低排出量,削減了超過4%。雖然未能達致要求,但望2012年前能夠符合議定書要求。
-
-
由於日本在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中有96%是CO2,且有9成以上的CO2來自於能源,所以在政策重點上,特別強調和能源相關之技術等四個方向:(1)強力推動節約能源;(2)徹底引進新能源;(3)確實推動核能之開發、利用;(4)積極發展有環境附加價值的產業活動。而在推動上述各項因應溫室效應之政策重點時,則採用各式各樣的切入手法,其中包括:(1)喚起產業界自主性努力;(2)管制性做法;(3)經濟誘因方法。這些政策方法中不但各有其優點及效果,也能互相彌補其作法上的缺失。其中,尤以產業界自主性努力的推動方法最為特別也最具效果,不但可使得政府的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且各產業可按照其本身成本最低的方法各自進行,在執行上也最具彈性。
黃星晨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已經進入倒數階段。每年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絡(Earth Day Network)都會選定一個特別的主題,發起相關行動與活動。而今年的地球日有點特別,原因是在這一年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絡發起了解決氣候變遷的三年行動計畫,呼籲全球公民一起從各個層面,將個人與組織行動集結成集體具有影響力、真正能改善問題的行動。
]
近百年氣候變遷的原因
全球暖化」特別是指靠近地表面或是海表面的全球平均氣溫隨著時間逐漸升高的現象。近年來「全球暖化」的名詞漸漸被「氣候變遷」取代,強調氣候的改變,並且不僅僅只有溫度的變化。
「全球暖化」或「氣候變遷」名詞出現的初期主要是指人為活動對氣候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2001年第3次評估報告開始不再侷限於評估人為活動對氣候的影響,氣候自然變化評估也同等重要。
-
雖然有許多要素不斷影響著氣候,科學家已經確定人類活動已成為一個主要的作用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主要是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變化造成的,此外大氣中懸浮微粒(又名:氣溶膠,氣膠)的變化,以及土地使用的變化等也是氣候變化的原因。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自工業化時代(大約1750年)起增加。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已達到過去80萬年以來的最高點。這些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和其他人為活動的影響遍及整個氣候系統,被認為非常可能是20世紀以來氣候暖化的主因。IPCC於2013年發布的第5次評估報告指出,1951-2010年所觀測到的全球增溫,有一半以上極可能是由人類活動所致。
圖2是各項因素對於1951-2010年期間所觀測到的地表溫度變化所產生的貢獻。其中溫室氣體是暖化的最大貢獻來源。而人為溫室氣體的最主要來源是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在這個時代,人類對氣候的影響超過了太陽活動、火山爆發等自然過程的變化帶來的影響。
歐盟氣候變遷相關法律
- 控制環境空氣品質相關法規
- 規範固定污染源排放量相關法規
- 發揮性有機物 (VOCs) 排放量法規
- 會員國排放量上限法規
- 交通運輸工具、環保相關法規
。6
台灣東部南北長約 250公里,分隔熱帶及亞熱帶兩區域的北迴歸線,恰巧橫跨於兩縣交界附近,氣候型態也因此略有差別。大體 而言,花蓮地區的氣溫約較台東地區低 1- 2 度。全區夏季平均 溫度約在17度到29度間,冬季則在16度到20度之間,不過夏季白 天氣溫經常達到30度以上。溫度雖高,但在高山大海的環繞中, 此地並無西部都市地區的燠熱感。冬季受中國北方寒流的影響, 東北季風盛行,海面浪翻白頭,水上遊憩活動大多停頓,但陸上 遊覽活動則照常可行。
-
-
歐盟2050低碳經濟路徑圖
(1) 全球溫度與工業革命前比較,上升幅度不超
過2℃;
(2) 溫室氣體與1990年比較,減排目標:2020年減排20%、2030(30%)、2040(60%)、2050(80%);
(3) 創造一個低碳經濟、社會及生活方式。
巴黎協議
(1)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之內,同時認識到這將大大減少氣候變遷的風險和影響。
(2)提高適應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
(3)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紫琳 在2005年6月的G8會議上,美國政府正式宣布願意承擔「已開發國家可以做到的實際承諾,但前提是不損害經濟發展」。其實這一承諾和美國政府以前的一貫承諾——到2012年前把「碳密度」降低18%是如出一轍的[13](碳密度並非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是指以GDP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人指出「碳密度」降低18%的實際情況是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在增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G8是八大工業國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