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政府教育決策與評估 (政策評估 (政策影響評估 (從哪觀察 (短期與長期的影響, 實體性與象徵性的影響, 政策相關人士與非政策相關人士),…
政府教育決策與評估
政策評估
以客觀的指標,分析、評價
目的
診斷利弊得失
確保實現政策目標
科學的方法
反饋機能
評估後調整,而後不斷地循環
種類
過程評估
政策方案執行告一段落
逐項的評估
結果評估
政策方案的產出和影響
預評估
政策方案規劃時
適時修正
政策影響評估
評估政策對相關人士的影響
評價政策對對當前及未來整體環境的影響
政策執行以後
從哪觀察
短期與長期的影響
實體性與象徵性的影響
政策相關人士與非政策相關人士
公私協力關係
功用
運用企業經營技巧,提升公共服務效率
擴大公民社會參與,創造政府民間雙贏
有效使用公有財產,增加政府經營收益
善用民間龐大資源,減輕政府財力負擔
意義
共同承擔公共責任
促進公共利益
公民參與公共事務
公共服務的外包
委外經營模式
整體機構或事業的委外
公辦民營
政府提供免費建築及設施
民間團體經營
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公民合營
公私合營、分工合作
部分業務項目的委外
目的
機關縮編
提高效率
人事精簡
將一部分行政業務或公權力委由民間團體執行
特約興建營運(BOT)模式
優點
不必投入大量的建設成本
提供較優良服務
利用民間公司所留下的
營運經驗
相關設施
基礎建設
BOT
Operate
委由民間的公司或企業投資、經營
Transfer
期限屆滿後,完全轉移至政府
Build
政府部門負責基礎建設
公私部門的合作生產關係
水平夥伴關係
公部門主導但不是指揮,私部門配合但不是服從
雙向關係
平等夥伴關係
共同尋求公共服務的最大化
協調、合夥、合作
互相
共同分擔責任和共創利益
優點
政府則可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和時間
互補
激發民間團體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彼此為社會帶來最大利益與服務
垂直領導關係
單向關係
私部門或人民展現政策順服
公部門為上層領導,私部門為下層服從
缺點
較難發揮自主性與積極性
產生推拖敷衍
政府決策的過程
政策規劃
觀念
設計一套作業程序
動態過程
採取科學方法
模式
理性廣博決策模式
缺點
難以蒐集所有相關資訊
不一定有能力判讀其中的因果關係
不一定能理性分析每一項政策方案的成本效益
不敢做出明確的抉擇
觀點
選擇一項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政策方案
倫理選擇決策模式
觀點
讓弱勢的人獲得最大的利益
讓社會上的資源或利益,能依各個人的需求和努力來進行分配
實施問題
「社會倫理」或「社會價值」難以判斷
漸進決策模式
優點
花費較少
改變幅度不大
較易被接受
易測得實施後果
缺點
難以應付重大變故
觀點
既有的稍修為新政策
參與者
民意代表
利益團體
政府的各級行政人員
民間研究機構
政策合法化
經有權機關或個人核准,使政策具備合法性的過程
過程
立法機關 三讀會 三讀通過後 元首宣布
有權者或單位
行政機關首長
立法機關
問題形成
關於政府
政府採積極「接納」的態度
關於民眾
共同需求不能獲得滿足
利益遭到傷害
經過討論協商後要求政府以公權力介入
期望受到挫折
政策執行
觀點
使政策方案得以付諸實施
確定專責機關
配置必要的人力、物力
擬訂施行細則
執行籌碼
足夠而且有效率的人員
必要的知識和技術
經費預算
發照、檢查、徵稅、指示、制裁和警告等權力
法令依據
溝通、討論、教育、宣導、回饋、交換、補償等措施
參與者
司法機關
政黨
民間團體
立法機關
行政機關
利害關係人
政治順服
民眾願意正向地接受並配合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目的
滿足某項公眾需求
解決某項公共問題
民意與公共政策
民意對公共政策的影響
決策中
主要參與人員
民意代表
學者專家
行政人員
民眾參與
說明會
座談會
公聽會
決策後
名眾可大量發表意見
支持者多
執行
反對者多
調整、修正
放棄
決策前
民眾
各種管道及機會發表意見
宣傳
教育
民意代表或政黨
匯集、整合民意至具體可行
政黨或利益團體
宣傳
集會
鼓吹
遊行示威
公共政策對民意的影響
實現民意
引領民意
改造民意
公共政策所反映的價值選擇
公民參與的觀點
觀點
讓多數的公民參與討論及決定
民意調查
公聽會
選舉
說明會
協調會
電子郵件
讀者投書
網路連署
叩應節目
回到民主政治的本質
缺點
尋求大多數民眾的共同價值,並不容易
多元論的觀點
觀點
以民主溝通、協商方式尋求社會共識
溝通妥協、討價還價的結果
反映出多數民眾的需求與價值
缺點
很可能只是反映了某些需求或價值
某些大型團體才有這樣的機會與能力
菁英理論的觀點
缺點
難保「以客觀中立之名,行專制獨裁之實」
否定了民主政治的理想
優點
比一般民眾明瞭
較能照顧到社會大眾的長遠利益
政治菁英分子對於公共事務的資訊
比較能夠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