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後現代取向治療 Postmodern therapy (一、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SFBT (核心觀點 (基本假設 (尋找有用的方法 (有效就多用一點…
後現代取向治療
Postmodern therapy
背景
後現代主義
社會建構論
後現代主義的心理論述:重視當事人個人的真理, 而不批評
真實被人的語言決定, 並被特定事件和特定社會的語言限制
強調人們在社會關係中創造意義的方式
知識是透過社會歷程所建構
自我(self)被社會故事性生活(storied lives)取代
歧異、多元的架構及整合
理解者與被理解者的合作關係
了解:不再相信強勢(主流)文化
改變來自解構文化敘事的力量, 合作建構新的生命意義
其他後現代觀點心理治療:女性主義治療, 解決導向治療
後現代思潮的三個特徵
解構科學神話
文化與人
解構傳統
比較
後現代VS諮商研究法
科際整合
跨領域研究, 整合不同學科的運用
EX:仿生, 奈米科技, 傳染病, 全球暖化等
後現代VS後現代思潮對世紀末台灣諮商實務的影響
短期心理治療 Brief Psychotherapy
前言
形成原因:一般需要長時間進行, 對治療師和案主雙方都是很大的負擔,轉而用更經濟,有效率且有效的方法
核心概念
有效的時間內促使改變發生, 進而達成目標的治療技術
不拘泥於特定學派的技術
次數與治療效果非線性關係, 有時也處理嚴重症狀案主
Gardeid分為五階段
特徵
短期心理治療對比長期心理治療(考!)
目標有限
具體, 實際, 單一
問題導向
此時此地
類似here and now
Why now
此時前來求助的因素, 往往是關鍵所在
ex:戒菸戒毒
治療關係
工作契約, 不受移情和反移情影響
治療者角色
CO是系統外的改變者, 主動, 引導, 教育性角色
表達情緒
宣洩本身具有療效
時間有限
4~12次
認知行為呢?12-16次
摘要
案主需認真做家庭作業和任務
累積小改變帶出大改變
問題通常在人際互動, 要回到社會互動系統去改變
時間軸
1980年代前
現代主義
信念:科學, 真理, 客觀, 理性主義, 絕對的真實
Corey
唯一的真理或事實
透過科學方法和系統化描述客觀事實
尋求治療, 因為偏離某客觀標準太遠, 不到"正常"水準
1980年代後
後現代主義
信念:沒有絕對, 多元化, 尊重, 重視意義
核心:語言
代表人物:許多人共同創建
一、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SFBT
原文: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代表人物(夫妻)
Insoo Kim Berg
Steve De Shazer
導論
特色:未來聚焦, 目標導向, 短期治療取向(一次諮商概念), 問題外化, 問題解決導向, 個案概念化, 樂觀, 反決定論, 當事人專家
核心觀點
未來導向
因:cl卡在過去或現在問題中, 不需知道原因及找到正解
重點:關注現在和未來, 討論現在問題, 選擇想達成的目標
正向治療(觀點)
基於樂觀, 認為人是健康有能力的
立場和正向心理學相同
強調正向, 賦權的取向
"樂觀的對話"面質以避免
問題導向
被問題為焦點的負向力量困住
決定論
認為過去的事決定了未來
正向地把焦點放在尋求解決和未來
目標:技巧的用語言將cl充滿問題的故事重構, 轉換cl的知覺
基本假設
尋找有用的方法
有效就多用一點
把焦點放在生活中有用的事件上, 成功時刻, 開展可能性
正向思考, 反決定論
重新框架
例外可帶來問題解決
改變總是發生
小改變有累積出大改變的價值
合作會無可避免的發生, 改變就會發生
人有資源和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意義的解釋與經驗是交互影響的
行動與描述是交互循環的
訊息的意義在已接收的反應中
當事人是他們生活的專家
共同合作&被賦權
理論特色
解決問題取向
預設句及再建構
一次諮商概念
重諮商關係
正向積極的引導, 鼓勵
目標導向下運用"例外架構", "假設解決架構"
諮商歷程
諮商目標
相信人有能力找到有意義的個人目標, 擁有解決問題的資源
小小目標是改變的開始
Murphy強調:幫Cl創造清楚的目標
1.以當事人的語言說出正向的話語
行動導向
此時此刻地結構化
可達成的、具體的、特定的以即可測量的
由當事人控制
前提:充分的治療關係比技術重要
語言增強cl: 談論問題創造更多的問題,談論改變創造更多改變
Co的功能與角色
當事人主導, 自己人生的專家
Co採取: Not-knowing
Co是改變歷程的專家, Cl改變什麼的專家
Co創造氣氛:互相尊重, 雙向對話, 互相提問, 互相肯定
諮商關係
個案類型
customer 顧客/消費者
complainant 抱怨者
visitor 觀光客/來訪者
重點
關係品質決定療效, 需建立信任合作關係
Co協助及鼓勵Cl看到和運用已經擁有的力量和資源來找到解決方法
避免定型個案類別, 無論是抱怨者或觀光客都可以成為顧客
諮商程序(時間軸)
建構解決的對話階段
(1) 目標架構
(2) 例外架構
(3) 假設解決架構
參圖
休息階段
正向回饋階段
(1) 讚美 compliments
(2) 架橋梁 bridge
(3) 任務則類似家庭作業/建議(觀察作業&行為作業) suggesting task
治療技術與程序
治療前的改變
光預約諮商就可以造成正向改變
Qs: 預約諮商到現在的期間, 曾過做什麼讓問題改變的事嗎?
諮商技術(考)
例外問句
引導Cl看到應當發生卻沒發生問題時、沒那麼嚴重時, 喚起已擁有的資源, 創造改變並解決
奇蹟問句
出自:Milton Erickson
奇蹟問句
水晶球問句
目的:鼓舞開始探索不一樣的地方, 思考假設性解決的方法, 開啟未來的可能性
量尺問句
適用:不容易觀察的改變經驗, 諮商將終結時的審核
Qs:諮商前的焦慮分數? 諮商後的焦慮分數? 如何做到的? 如何繼續降低?
目的:幫助Cl發展肯定自己的能力
關係(導向)問句
重要他人會如何看到這個問題等...
因應問句
聚焦因應策略, 讚賞Cl幫Cl增能
差異問句
專注達成前和達成後的差異感, 具激勵效果
首次晤談作業
第一次和第二次晤談間, 觀察有什麼事件希望再度發生, 幫助意識到改變本來就存在
Co對Cl的回饋
#
強調讚美(偏鼓勵)
振奮性引導
用聲調、動作、表情或文字表示, 增強個案改變的決心
EX: 太棒了!你是怎麼做到的!
結束
用量尺問句檢視進展, 決定結束時機
確認未來可延續, 確認阻礙為何
問題解決導向, 邀請Cl需要可回來尋求協助
前言
Murphy:技術運用應有彈性, 因人調整, 勿用實徵基礎方法
應用
學校輔導工作(理由)
具體務實
技術簡單好懂
小的改變開始下手
Cl專家, 多元, 策略靈活, 氣氛輕鬆有趣等
團體諮商(優點)
問題外化
團體正向積極氣氛, 分享例外經驗而思考, 互動產生新資源
高風險兒童諮商(理由)
小改變帶動大的改變
Cl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重視成功經驗(尊重, 賦能)
貢獻
一次諮商, 解決導向, 提高效率, 此時此刻的投入
尊重當事人專家及能力
沒有失敗, 只有回饋, 避免Co會burn out
比較
Q:SFBT和傳統諮商有什麼不同
歷時不同, 短期治療, 重效率
不花長時間做問題分析, 重正向思考, 聚焦解決方法及行動
SFBT重正向資源, 個案是自己的專家, 主張not-knowing, empower個案
二、敘事治療 Narrative therapy
代表人物
Michael White
et up the Adelaide Narrative Therapy Centre
founded the Dulwich Centre
書籍:故事.知識.權力
David Epston
加拿大出生
co-director of the Family Therapy Centre in Auckland
共通點:共同創立敘事治療, 家庭治療師和作家,
導論
White:個人將強勢文化的故事視為真理, 個體傾向內化該訊息, 但這些訊息牴觸個體的人生經驗
特色:優點為基礎的取向, 合作關係幫cl感到被賦權
來自:家族治療的新興派別, 與傅柯的文本思想有關
婦科名言:話語即權力
核心觀點
主要概念(Corey)
幫Cl從主流敘事取向區分開, 故事改變, 創造且改變說故事人的生命故事, 也改變了參與旅程的Co
用開放心靈傾聽
原因:避免常態化判準,一般人難拒絕或抗拒內化
重點
在Cl分享故事時, Co協助修正痛苦的信念、價值和詮釋
Co要相信Cl並讓Cl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避免概括語言
延伸
相似
單薄描述
相反
厚實描述
焦點在創造和想像的能力
名解:雙重傾聽Double listening& Double stories/
解構式傾聽
在Cl傾聽和回答問題時, 幫助Cl將自己和問題區分開來
建立合作關係
重要概念(凡容)
人性觀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 可好奇和欣賞
主觀的現實
個人主觀, 敘事包含故事, 有其時間先後
主觀的詮釋
有聽眾的前提下, 說故事包含主觀詮釋、後設認知等
在故事中覺察
檢視故事主軸, 覺察過去不曾注意到的部分
意義的創造
幫Cl找到充滿資源的時刻
去病態化/去標籤化
諮商歷程
諮商目標
治療師請個案用新的語言描述生命經驗(故事)
新的語言, 可以幫助當事人對問題的感覺,想法,行為產生新的意義
幫助當事人在唯一的觀點中尋找拓展新的觀點, 促進新的發現
諮商師的功能與角色
積極的催化員, 尊重, 好奇
Not-knowing
幫助Cl建立比較適合他的新故事
跟著Cl腳步, 不急不徐, 參與對話提出問題
隨不同Cl改變,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White:真善美
諮商關係
個案
當事人就是專家
合作同盟
尊重肯定當事人為重構生命故事的第一作者
架構與要素
外化問題
相反名詞
內化問題
內化的對話
問題指向內在對話, 通常負向影響居多, 導致單薄的結論
為問題命名
將問題擬人化
是一種態度
人與問題是分開的
對事不對人
三種問題
情緒問題
人際問題
文化社會的行為
討論生活脈絡
反例提問
獨特事件
同SFBT的例外事件
發現閃亮的星星
沒有被問題影響, 不被主流影響的事件
喚起力量
似empower
焦點放在Cl曾努力過或內在的知識即力量
其他
事件替代
改寫
找到願意傾聽和支持新故事的聽眾, 並回到社會環境中, 建立支持的力量
治療技術與程序
前言
態度和觀點比技術更重要
依照Co的個人特質創造適當的氣氛,鼓勵Cl從不同觀點看故事
提問以及更多的提問
循序漸進, 賦權Cl, 不知情立場, 探索各面向
外化與解構
外化
步驟
問題擬人化
評估問題影響力及脈絡
重新調整問題和人的關係
問話(例外,願景,資源,意義)
詢問技巧
解構 deconstruction
直接從問題著手解決, 當事人才是專家
尋找獨特事件
閃亮時刻
替代性故事和重寫故事 reauthoring
要點:重構不同故事和解構並進
和治療師合作透由...重寫
獨特問句
關係問句
加入重要他人角色
其他
敘事信與文件
敘事信, 文件, 證書
彰顯當事人面對問題的知掙扎和努力
促進治療對話
證明當事人的改變, 進而強化當事人改變及運用
儀式
隱喻 metaphor
激發力量
你事怎麼辦到的?
應用
團體諮商
適合團體, 提供互相關心, 共同互動及開展新生活方式的社群, 在較大的世界中重複練習試用
喚起能力的案例
Double stories
幫助自行找出解決之道
自殺的案例
激發個案僅有的力量
人與問題分開
不被重視的案例
加入重要他人角色
外化的案例
共同打倒外化的敵人
多元文化下的優點
奠基社會文化脈絡, 特別和多元文化案主有關
注重關係且反個人主義的實務取向
解開文化下的壓迫
三、合作語言取向
The Linguistic approach
代表人物
Harlene Anderson& Harold Goolishian
前言
反對控制色彩濃厚及理論導向介入
相信事實、生命意義在人們不斷敘說中建立
名言:敘說個人的故事是種經驗的重現;也就是在當下去建構過去的歷史
低結構性的社會建構對話
兩人合作過程中, 對話出的結果
基本假設
知識與語言是具有關係性與生產性的
因有關係性和生產性, 透由語言與對話的開展, 協助個案轉化
轉化:合作過程中, 會共同不斷的產生新的故事
多元現實
所謂的真實, 透過語言,對話,社會情境塑造而成
重視在地性知識
不一定是大眾論述, Co更關心Cl和他的重要他人, 彼此建構的在地性知識
重要觀念
語言為焦點
關懷個案, 與個案同在
人類的生活, 由不斷敘說所建構
對話夥伴
talk with 不是 talk to
不知 not knowing
公開化/透明化
等同自我揭露
相互轉化
不確定性
由問題決定的系統VS消融問題的系統
由問題決定的系統
消融問題的系統
不評價的聆聽&蘇格拉底式對話
蘇格拉底式對話
透過不斷的說去發現新的意義, 會有不同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治療關係
治療師
not-knowing
誠懇,持續,循序漸進的態度
提問, 依循個案的回答延伸下去
提出問題, 表現感興趣, 刺激個案發展新故事
尊重的態度, 提供想法或建議, 個案有自由不同意或修正
Anderson:認為個案若反反覆覆出現同一症狀, 是Co過於主觀, 責任在Co身上
個案
對自己問題的專業性視為和治療師同等重要
強調可以調閱自己的紀錄
貢獻與批評
多元文化觀點
優點
社會建構論和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一致
社會建構論提供一個架構, 讓Cl思考, 並重新詮釋
缺點
Not-knowing
當事人裁示專家,失去對治療師的信心
反論:可告訴當事人治療師是過程的專家, 當事人是自己生活的專家
貢獻
樂觀導向, 強調人有能力和資源
短期取向
無病理立場
短期治療在家暴施暴者團體的治療貢獻
在犯率16.7%
提問方式
開放式提問
未來導向問句
批評
短時間評估且需有效率
缺乏訓練的Co可能流於技術化
機械式敘事概念, 未跟隨當事人引導
部分認為SFBT較少技術
重新框架 refram
#
#
推薦書:沙發椅上的說話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