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造型原理 心智圖 (36~50) (歌德造型文化(14) (時期 (始於十二世紀, 盛行於十三到十五世紀, 十五世紀隨著文藝復興沒落,…
造型原理
心智圖
(36~50)
歌德造型文化(14)
時期
始於十二世紀
盛行於十三到十五世紀
十五世紀隨著文藝復興沒落
於十八世紀重獲肯定
何謂歌德
指日耳曼民族
歌德一詞詞意為蠻族
起源於法國
特色
建築
外觀特色為高、直、尖
大教堂特色為交叉肋拱、飛扶壁、尖拱
造型輕盈、高聳、飛揚
室內採圓花窗、彩色玻璃鑲嵌畫
雕刻
多建於建築外部
人物以修長拘謹的姿態、公式化的服飾產生垂直靜止的效果
建築柱頭以大自然的題材為主
繪畫
因為缺少作畫的牆壁,所以繪畫不顯著
繪畫重視細部,人物趨向世俗化,以裝飾性強的花木當背景,有高雅、和諧、平靜的感覺,也帶有幻想性
文藝復興(11)
中世紀(23)
造型特色
拜占庭風格
東羅馬風格
特色
方基圓頂構造
平面樣式化的馬賽克磁磚
影響範圍
阿拉伯
北歐
印度
土耳其
南歐
仿羅馬風格
主要特徵
圓頂
圓拱
拉丁十字架
哥德式風格
何謂中世紀
西元476年羅馬帝國被南侵的日耳曼民族滅亡
黑暗時期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繼續存在
拜占庭帝國
新古典 浪漫主義(1)
新古典
風格
帝政式新古典主義
時間:十九世紀初期
特色:廢棄自由、優雅、閒逸形式,由摸傲埃及、希臘和羅馬為主。
龐貝式新古典主義
時間:十八世紀末期
特色:研究、效法古代羅馬文物,引起藝術風潮為主
缺乏自發性創造,最後流於空洞形式主義
繪畫、雕刻
尊重客觀,理性和節制
拒絕使用較明亮色彩
畫家及作品:David (馬拉特之死)、Ingres(瓦班孫的浴女)
雕刻家:Canova、 Thorvaldsen
浪漫主義
特色
雕刻
盧德(馬賽進行曲
繪畫
德拉克洛瓦(領導群眾的自由女神)
同時期畫派
巴比松畫派
寫實主義
印象派
巴洛克 洛可可(17)
希臘羅馬造型文化(13)
希臘造形文化
第二時期(700~400 B.C.)
希臘文化的輝煌時期
最重要的哲學發展,代表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
第三時期(400B.C.~西元紀元)
文化範圍擴大到希臘半島、埃及及西亞等
第一時期(1000~700 B.C.)
雅典、斯巴達是具有代表性的城邦
希臘開始有自己的文化,並與兩河流域的文化影響
文化特色
建築
以神殿和公共會為中心
構造受埃及及兩河流域文化影響
強調獨立性與比例和調
代表建築:帕德嫩神殿
三種基本柱式
愛奧尼亞柱式
比例修長/優雅輕巧
柱頭為一對螺旋狀裝飾
柱高約柱為直徑之6~7倍
科林斯柱式
變化自愛奧尼亞/繁複華麗
柱頭為毛艮葉上伸
柱高約柱為直徑之6~7倍
多利克柱式
柱頭為方形石塊
柱高約柱為直徑之4~6倍
比例短粗/質樸莊重
造型藝術
理想、完美、崇高、獨立的
提升人類的價值
為了美化生活與快樂生活
西羅馬造型文化(700 B.C. ~476 A.D.)
建築
楣式結構->拱式結構
建造的許多構造、空間與意匠巧妙結合的雄偉建築
雕刻、繪畫
雕刻與繪畫並沒有獨自發展,仍為建築空間的裝飾要素
希臘時期的雕刻作品被羅馬人仿製
題材不再侷限於神話、帝王
文化特色
崇尚現實、功利
強調特性體。充分表現雄偉的寫實特色
雕刻
希臘化時期
代表作有:勝利女人、米羅島的維納斯
題材傾向寫實化、生活化
寫實的風格影響了之後羅馬的雕刻之特質
古典時期
希臘雕刻藝術的經典時期
充分表現希臘人對人體美與動感的品味
如:擲鐵餅者、太陽神阿波羅等
古拙時期(800~450 B.C.)
人物深受埃及、多利克與兩河流域文化影響
在全裸級著衣像中,衣服與其底下的肉體之有機關係,皺褶的處理、臉部的表情,都是希臘的獨特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