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阿德勒治療 個體心理學 Individual Psychology (主要概念 (自卑inferiority與卓越superiority…
阿德勒治療
個體心理學
Individual Psychology
主要人物
Alfred Adler
導論(歷史)
心理動力取向三大家
Adler個體心理學:強調個體的獨立性與統合性
Jung分析心理學
Freud精神分析
新阿德勒學派
定義:脫離Freud生物取向、決定論➡️Adler社會-心理與目的論。
認為社會文化因素對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影響
Erich Fromm-自我追尋與逃避(存在主義)
Karen Horney-基本焦慮(家庭)
Harry stack Sullivan-人際關係精神醫學(人際歷程理論)
影響
存在主義的先鋒-強調人的獨特性
認知取向學派鼻祖-很重視主觀知覺現實
人本心理學-尊重每個個體
Rudolf Dreikurs
將阿德勒學派引進美國
錯誤目標提出
主要概念
人性觀
目的論:非決定論
人格中心:意識而非潛意識
整體論:需要透過整體(個人所處系統)才能了解個人
超越的驅動力:自卑感(Inferiority feelings)
六歲以前我們會依過去經驗形成人生目標(個人認為的成功)➡️我們會以此努力克服自卑感
歸屬感:社會興趣
現象學Phenomenology
重視個人
主觀的現實Subjective reality
:個人主觀認定的現實才是真實,包括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及結論
舉例:井水永遠是18度,冬天與夏天的感覺卻不同、一樣重的筆電石原拿跟恬拿重量不一樣
使用學派:存在治療、個人中心、完形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現實治療
人格模式與整體性
人格:內在心理動力平衡、外在人際關係「發展出的生活目標統合(獨特性)」
全人概念(holistic concept):個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完整的個人只有在關係中(家人、社會、文化)才能完全被了解
重視人際關係>個人內在心理動力
社會興趣社群感
生命任務
Life tasks
阿德勒
工作的任務:奉獻社會
交友的任務:建立友誼
愛的任務:建立親密關係
Dreikurs&Mosak
友誼:與他人建立關係
工作:對社會作出貢獻
親密關係:親情與愛情
自我接納:與自己安然相處
價值觀、生命目標、宇宙觀:發展精神的層面
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
知覺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分子,在處理社會事務時的態度,包括把別人當成夥伴、與人合作並有貢獻。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產生歸屬感與有貢獻感,隨著社會興趣的培養疏離感與自卑感會逐漸消失,朝向健康的虛構目的邁進。阿德認為心理健康程度的指標就是能與他人分享的程度及關懷別人的程度
社群感gemeinschaftsgefuhl
歸屬感(Community feeling):人必須在歸屬感獲得滿足時,才有勇氣去面對並處理自己的各種問題
四型人格:社會興趣、活動程度
支配型↓↑:沒興趣但想選會長(對權力有興趣)
利己型↑↓:關心社會但不想付出
正常型↑↑:關心社會也實際參與
逃避型↓↓:不關心也不付出
家庭星座
(Family Constellation)
定義:家庭中的社會結構與心理結構,實際出生序沒有自己對於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詮釋更重要
五種心裡位置
老大:有強烈的權力和優越感,值得依靠(很會照顧人)
老二:強烈的社會興趣與手足競爭性(意圖超越老大)
中間:有壓迫感(容易是問題兒童)
老么:備受寵愛(驕縱卻最自主)
獨生:缺乏與人合作、分享的機會、擅長與成人相處、希望是別人矚目的焦點
自卑inferiority與卓越superiority
定義:人會試圖補償自己想像或是實際的短處,藉由達到精熟狀態追求卓越。
特性:自卑感並非病態的象徵而是使人成長的原動力(催化劑)
卓越:並非超越別人,而是從低的知覺層次➡️較高的層次
補償失敗
過度補償
自卑情結complex≠自卑感
定義: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在使用
舉例:我無法成功因為我學歷低(其實是不想付出努力)
優越情結:表現的自己好像很優秀,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之中
舉例:我是XXX的朋友、十隻手指帶鑽石💎
方法:由弱轉強、截長補短
補償( compensation ) :想要克服自卑感努力達成更高水準的動機
生活型態Lifestyle
別稱:生活風格、生活計劃、生存策略、生存路徑圖
定義:個體思想、感受、行為的方式,個人的核心信念與假設,把我們所有賦予它意義的概念集合起來就是生活形態。我們所有的行為都受到獨特的生活風格所影響。 個體的生活方式會朝他們的生活目標最後形成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生活風格。
發展:出生前六年大致底定,但後續的環境事件對人格人有重大影響。人格是由主觀的內在經驗決定而非環境。
目標導向
仍然會受到過去所影響(6歲以前,過去的經驗形成人生目標),但如何詮釋過去才是重要的,未來由自己創造
設定目標➡️做出目標一致的行為
虛構目的論(Fictional Finalist)
=理想自我導向(guiding self -ideal)
人類的行為皆有目標,而此目標是一種虛構的、想像的。這種虛構目標源自於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是由過去的生活經驗對完美的想像。如:有人認為有錢才會幸福、有人喜歡平凡簡單的生活。個體的行為會朝每個人認為獨一無二的目標前進。
私人邏輯(Private logic)
一個人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個人化的信念和意圖,個體在童年時會以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解釋自己的經驗。個人邏輯可以反映出個人的社會興趣以及適應是否良好。私人邏輯的概念涉及自己、他人,是建構個人生活風格的哲學基礎。若私人邏輯不符合社會現實,容易產生困擾。
治療歷程
治療目標
人格成長模式而非疾病模式
合作關係:互相尊重➡️找出生活中錯誤目標➡️再教育
焦點:提供資訊、教育、指導鼓勵
了解自己的生活型態,具有勇氣及社會興趣去從事與自己生命任務相符的活動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探索思想與價值觀上的基本錯誤
ex:自私、不切實際、不信任、缺乏自信
幫助當事人重新詮釋自己的生命故事
問卷:蒐集家庭星座資料
生活形態評估( lifestyle assessment ): 早期回憶
夢:阿德勒認為夢是個人未來行動的事前演練(目標功能),藉由分析夢找出生活風格、虛構目的論,並進而再教育
理解個案的
私人邏輯
,來幫助瞭解個案的行為動機和生活風格。
諮商的核心在於使個案發現自己的行為或症狀的目標為何,以及因應方式的錯誤,並且不斷學習如何來矯正這些錯誤的假設與結論。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專注於自己渴望實現的生活型態
思考➡️感受➡️行動
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
平等:合作、信任、尊重、共同目標(goal alignment)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階段一:建立關係(同理)
關懷、真誠的關係
先關切人而非問題
傾聽、反應、表達對當事人信心、了解當事人主觀經驗、澄清目標、詮釋、界定治療目標
階段二:評估個體的心理動力
(家庭星座、早期回憶、解夢,優先偏好)
主觀性晤談
( subjective interview )
方法
鼓勵個案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暢所欲言)
問詢(The question)
Dreikurs
用來結束一次主觀性晤談
ex:如果沒有這些困擾你的生命會有所不同嗎?
目標: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生活形態,諮商師行程對當事人的工作假設,確認困擾當事人的生命課題
諮商師:傾聽並回應
個案:感覺被聆聽
客觀性晤談( Objective interview )
蒐集資料
問題何時開始
引發事件
過去現在的疾病治療史
社交史
為何現在接受心理治療
生活任務之因應模式
生活形態評估
定義:對當事人生活的整體敘述,徹底了解當事人如何因應生活任務的模式,找出私人邏輯與詮釋,探索生活風格與達成目標間的不一致
如, 凡蓉想要逛夜市但小時候老師說不可以邊走邊吃
方式
家庭星座
阿德勒主張原生家庭對人格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
例如文化、家人價值觀、性別角色期待、人際關係的性質
做法:當事人自評童年在家中的優勢條件、出生序、親子關係與家庭價值觀及祖父母與社會文化背景
早期回憶
Early Recollections,ERs
定義:回憶10歲以前所發生的事件並描述當時的心情與想法
功能:在眾多事件中特別印象深刻,因此會投射出個人的基本生活信念甚至基本謬誤
目標
評估當事人對自己、他人、生活及倫理規範的信念
評估當事人在諮商過程與諮商關係中的位置
檢核因應模式
評估自我功能、優點長處、以及造成困擾的念頭
夢
幫助我們解決目前的問題,朝向現在與未來的
優先次序
目的:增進自我覺察,以便利用替代健康方法去追尋人生目標
種類
優越型-擔任領導者突顯自己重要
控制型-控制情況,不想在社交場合有任何失誤
逃避型-喜歡安逸舒適,拖延問題處理
取悅型-努力討好他人
方法
描述典型的一天生活的認知、行為、情緒
認清自己的偏向以及如何滿足其偏向
統整及摘要
當事人生活型態與主觀經驗的摘要
家庭星座與發展史的摘述
早期回憶、個人優缺點、及造成困擾的思考方式摘述
個人因應策略摘述
Mosak五大基本錯誤信念
過度概括化: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
錯誤的目標:需要備案的話我必須討好每個人
對生活有錯誤的知識:生活太困難了、我要完美的生活著
否認自己的基本價值:為什麼我這麼笨
錯誤的價值觀:未達目的我必須不擇手段
階段三:鼓勵自我了解與領悟
目標:諮商師詮釋評估中所發現的種種事情,催化個案對自我的了解與頓悟
頓悟(Insight)
Mosak&Maniacci:了解➡️建設性的行動
阿德勒
生活中不斷運作的動機為何
治療中獲得意義重大的了解、特定形式自我覺察、行動改變的基礎
不會隨著治療結束而消失會不斷地產生、沒有頓悟也可行動
自我揭露:催化頓悟的過程,幫助當事人對自己的生命方向、目標與終極目的、私人邏輯及其運作、目前行為的產生新覺察
闡釋(interpretation)
焦點:此時此地的行為表現下的內在動機
開放式詢問和個案一起討論(不著痕跡的建議)
預言
猜測
幫助當事人對自己的生命方向、目標與終極目的、私人邏輯及其運作、目前行為的產生新覺察
開頭方式
目的:使個案不那麼自我防衛能自由自在的討論或反對
有沒有可能是⋯⋯
我可能是錯的但好像是⋯⋯
面質:錯誤目標與自我挫敗行為
階段四:重新定向再教育
目標
行動階段:將頓悟化為行動
找到更有功能的新選擇
重新定向(reorientation)
包括人際互動模式、成長歷程與動機的內在規則的改變
自我覺察出現而出現(通常在治療期間逐漸出現)
出現在治療室之外的生活情境
許多時候只需重新定向朝生命中有益的方向努力即可,並非總是做出重大改變
有益的方向:歸屬感與有價值感、對他人及他人福祉有興趣、勇氣、接受不完美、自信心、幽默感、奉獻心、主動與人交往
無意的方向:不關心他人特質、不履行生活任務、自我保護、與親人做對
找出新的可能性:修正生活目標並做出抉擇,發現自己重複的就模式,在生活中安排任務的問題有明確的改善步驟
再教育
教導個案以新的觀點看待自己、他人和生命
新的認知圖
技術
鼓勵Encouragement
生出勇氣(To build courage)
定義:信任當事人,期望他們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並肯定他們本有的價值
是一種態度,幫助當事人看到自己的資源
解毒劑:沮喪是個人失功能的基本原因
可在不同階段做使用
建立階段:彼此互相尊重而發生的
評估階段:鼓勵個案檢查錯誤直覺,並看清楚自己掌握生活和作出改變的能力
製造不同
1做出與既往不同的行為
2使用不同的技術
立即性
幽默
給建議
沈默
矛盾意向法/欲擒故縱法/反建議法:誇大當事者的不當行為讓他了解自己的行為有如此的扭曲與荒謬
仿佛法:使用角色扮演演出他們想要的樣子,挑戰他原本的設限
潑冷水/行為代價法:很像面質說明他的行為需要付出的代價
盯住自己
才當事人痛腳
外化
重新編排
避開陷阱
面質
運用故事與寓言
訂目標與承諾
設定任務並承諾完成➡️修改➡️朝個案期望方向前進➡️行為、現實治療
給家庭作業
其他方法:只要符合阿德勒學派理論的假設其他理論取向的技術皆可用
把持自己
觸鈕法:交替想像愉快及不愉快的經驗,讓他知道自己可以按快樂鈕或消沈鈕
避開陷阱:諮商師避免強化舊有行為型態
特色:技術是很實用取向的
特色:改變動機比改變行為更重要
應用範圍
教育
訓練老師與父母使他們教導孩子產生社會興趣,進而建立自我勝任與價值感的任務
學校除了教讀寫、計算,也應該積極的幫助兒童發展社會技能與人格的角色
親職教育
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接納程度
教導父母如何辨認孩子錯誤的生活目標,幫助他使用更具有生產性的行為方向前進
強調傾聽、幫助孩子接受行為後果、運用情緒訓練、舉行家庭會議、使用鼓勵技巧
廣泛,因為基於成長模式,故可使用各種不同的生活領域Adler期盼治療者扮演社會行動設計師預防並修正那些會破壞個人興趣而導致心理困擾的各種社會要求
婚姻諮商
評估配偶的信念與行為➡️教導用更有效的方式來達成生活目標
技術方面增進溝通與合作能力,如傾聽、簡述語意、給回饋、舉行婚姻研討會、聆聽期望、做做業績問題解決數
激發夫妻的社會興趣➡️降低自卑感克服內心沮喪➡️修正生活目標與世界觀➡️從婚姻關係得到滿足
目標:增加問題可解決性的選擇
家庭諮商
家庭星座
家庭氣氛Family atmosphere:
父母間的關係特色,以及他們對生活、性別角色、決策風格、競爭、合作、衝突處理、責任的方面等態度
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能解踩到彼此的互動情形
團體諮商
阿德勒假設人的問題都是社會性的,團體諮商像社會的縮影讓成員產生歸屬感有人際上的互動進而了解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從多元文化的觀點看阿德勒治療
優點
文化背景脈絡的重要性(社會脈絡中的個人)
近視者:文化所造成的影響已經僵化在他們的行為模式中,治療師的功能幫個案換副眼鏡讓他們看得更清楚(另一個觀點)
強調健康面而非病態面
對生活的整體觀點
以個人的核心目標來了解其重要意義
在社會背景的限制下盡力自由的抉擇
問題焦點放在預防與發展
可以用不同的技術也可以用不同的治療流程
缺點
某些文化想要改變與責任中心在個人身上很難
有些文化不鼓勵探索過去
有些文化期待治療師是指導者
有些文化無法坦露自己的家庭狀況
評價
貢獻
對人性有積極的看法
過去、現在、未來的整合
能做理論的統整,又能技術上的折衷運用
適合短期心理治療(Bitter,Nicola)
有明確時限
明確聚焦
諮商員的教導功能
問題中藏有解決方法
以行為演練為主的家庭作業
影響眾多的學派
家庭系統取向
完形治療
學習理論
現實治療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
認知治療:阿德勒認為只要想法改變情緒和行為就會跟著改變
個人中心
存在主義先驅:強調個人的自由意志、存在感
後現代取向
批評限制
概念較鬆散且簡化
有些理論還未實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