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智力 (智力理論➡️如何定義智力? (心裡計量取向(單維-g因素相關) (Thurstone基因心能論 (組成 (語文理解, 文字流暢性, 數字,…
智力
智力理論➡️如何定義智力?
心裡計量取向(單維-g因素相關)
Spearman二因論
二因論
1迴避學習
2情緒學習
3Spearman二因論
提出:Charles Spearman(1904)
No1說明智力組成且有重大影響的理論
內涵:有一個管制很多智力的活動的成分/因素,此元素高低代表整體聰慧程度
發現:
不同智力活動之間有高相關
個別智力活動可代表整體智力活動有高相關
以上相當程度支持:一個總體的、廣泛影響性的智力真實存在➡️g
特徵
個別智力活動可代表總體聰明程度❌完全相關
統計:一個變項的變異沒有完全被另一變項所解釋
個別智力活動可代表總體聰明程度到相關不一致
因此g之外還有s
g未能解釋的由s解釋
圖
Thurstone基因心能論
提出:Louis Thurstone(1939年代)
反對智力內容是g
內涵:
和Spearman同:不同智力活動彼此相關情形不同
智力分群相關,群內相關大;群間相關小➡️clustering of correlation
反對智力是一個g若干s,而是好幾個彼此獨立的智力成分
組成
語文理解
文字流暢性
數字
空間
聯想記憶
知覺速度
一般推理
圖
特徵
群因論:認為智力是由幾個主要成分組成
其他持相同觀點的智力理論家,不一定和Thurstone相同,但都反對g因素
但不同因素人來完成在一定的相關
比較-圖
Guilford智力結構論❌
內涵:智力因素越來越多,因此將其歸納
三個向度歸納
內容(材料)
視覺
聽覺
符號
語義
行為
運作
認知
記憶編碼(STM)
記憶保留(LTM)
⭐️聚斂:零散訊息找單一答案,如考試
⭐️擴散性:創造力
評價
產物
單位
分類
關聯
系統
轉換
涵義
智力因素180個
評價
沒人相信
提出創造力
Cattell流體智力-晶體智力
提出:Raymond Cattell &John Horn
定義:認為g因素存在但分兩部分
解決新奇問題有關gf
利用舊知識解決問題有關gc
內容
流體智力gf
意義:過去沒經驗的,新的問題解決能力(反應能力)
特徵:
1青少年晚期/成年早期達巔峰
2形容詞: 機靈、反應快
3人物:孫悟空、韋小寶
4知覺速度、短期記憶、心算屬之
晶力智力gc
意義:利用既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特徵:
1所以年齡成長或保持穩定
2形容詞:有經驗、有學問、熟練
3人物:李昌鈺、阿基師
4語文能力、各種特定知識屬之
其他要點
gf&gc確實有差別的證據
因素分析:做不同題目結果有不同的高相關
發展心理學證據:若沒有差別,則隨年齡的變化應該是類似的
不一定一高一低;也可能兩者都高ex:柯南;也可能兩個都低
gf&gc有一定正相關,例如一個人的gf高可能可以累積更多ge
Carroll 三層論 CHC
CHC:Cattell、Horn、Carroll
內涵:整合了g因素與群因素
圖
前言:把智力測驗當作工具,經統計方法(因素分析),取題目之間彼此較高相關者,認為是智力的構成因素/內涵
多維取向
前言:反對心理計量理論(窄化了人類智力範圍)
Gardner多元智力論
批評心理計量
過度偏重數學和語言方面的智力
已經事先取捨了什麼是智力
方法:資料收集(圖)
八種智力(要背)
邏輯數學
語言
音樂
空間
身體-運動
人際
內省
自然探索
Sternberg三元智力論/邁向成功的智力
特色
認為傳統的智力觀點(g因素及其下的智力)對智力的探討太狹隘
智力是解決生活事務的總體能力,除一般智力(數學、邏輯推理、語言、空間)外也包含規劃、資源調度、學習能力、創意、適應能力等
智力的三元
一、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
/分析智力
後設部件:對一件事情的計劃能力(站在致高點俯視全局)
吸收新知部件:學習能力(語文能力)
能找出重點
組合成有意義的整體
與既有知識相連
表現部件:傳統之g因素測的,Classroom smart
二、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創造智力
頓悟:聯繫環境訊息與個人知識,有效地解決問題
自動化:是重複性動作或知覺快速上手
三、情境智力
/實用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解決實務性的問題的能力(包含人際互動)
streeet smart
批評
太廣泛-什麼不是智力?
Sternberg認為彼此是低相關但不是
教育上含意:因為支持兒童不同的興趣偏好、不應只在乎國英數等等
批評
數學不好應是不好數學而不是發展其他
篩選規則仍很模糊,也還有些應視為獨特的智力,例如記憶
沒有發展適當的工具,難以驗證
Gardner認為是獨立的但其實有相關
只是把才華稱作智力
情緒智商EQ
提出:Salovet&Mayer
內容
一、正確的知覺與表達他人與自己的情緒
二、利用情緒訊息作為思考與行動的參考依據
三、對自己與他人情緒的來源做正確的推理
四、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疏導他人的情緒
智力的測量
智力測驗的發展演變
生理計量法(沒用)
代表人物:Francis Galton
統計學家、優生學提倡、智力研究者、達爾文表弟、皮爾森老師
概念與方法:測耳聰目明,認為是聰明
結果:知覺和反應測量的結果與智力品質(學業成就或職業成就)幾乎無關
結論:耳聰目明等身體指標不等於智力
心理年齡法
代表人物:Alfred Binet&Theodore Simon
(1950接受巴黎教育局邀請,編制一套鑒別智能不足兒童的測驗)
概念與方法
認為兒童智力是隨年齡發展的,因此以多數兒童能夠回答出的題數作為常模,此後兒童所回答出的題數與常模比較就可得是否落後
題目設計:做出特定的心智作業,如算數、造句
重要性:第一個有效的智力測驗- 1905年出版的智力測驗比西量表
比率智商
代表人物:William Stern1912年提出
1916年Lewis Terman將其用於著名的史丹佛-比奈量表
(法翻英、本土化)
概念與方法
心理年齡法的延伸
公式IQ:心理年齡/實際年齡×100
好理解、好比較
IQ>100高於同齡兒童
IQ<100低於同齡兒童
其他要點
缺點:青少年期左右心理年齡不再增長,長越大智商越低。
*不適合當作成人智商的指標
計分方式:SB4改用離差智商
2003年SB5最新版-平均數: 100 ;標準差: 15
離差智商
代表人物:David Wechsler
發現部分SB量表的題項不適合成人,因而發展了知名的魏氏成人智慧量表WAIS
概念與方法
早期智力測驗太倚賴語文測驗,因此加入了許多關於手動操作的測驗
2008年的最新版本,將測驗分成四個指標 ,口頭理解、感性推理、工作記憶、處理速度
擴展-魏氏兒童智慧量表和魏氏學前智慧量表
其他要點
性向測驗
普通性向測驗:一個人未來學習某事物的潛力(性質和智力測驗接近)
特殊性向測驗:測量特定領域的潛力(範圍較窄,例如音樂、美術等)
智力測驗的信度、效度和標準化
信度
再測信度
折半方法
效度
標準化
智力分配的兩端
資賦優異
高智商兒童的縱貫性研究
史比量表編制者Lewis Terman自1912年開始對1500名智力測驗分數超過135的受試者進行縱貫實驗直到死亡,研究發現
高智商人並不是傳統形象書呆子,在各方面表現都較優
未來學業、事業出色的人遠遠高於一般人
出了很多文本
不同的看法
IQ180以上的人確實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心理異常
何謂資優?
傳統:正的兩個標準差
Renzulli認為資優有應該是三環論
高IQ
創造力
願意投入
智能不足
診斷上的定義
18歲之前
生活技能不足
智力負兩個標準差
嚴重程度的區分(實務上)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
負兩個標準差以下,程度間間隔一個標準差
現在都用文字區分
智力的先天與後天
一些有關先天因素(遺傳)的討論
家族研究
早期家族研究:兄弟智力相關>表兄弟智力相關,混淆變項:生長環境
雙胞胎研究:同卵雙胞胎(identical twin)>異卵雙胞胎(fraternal twin),可說明智力與遺傳有關但其相關係數不等於1,表示環境也會對智力造成影響
收養研究:被收養的小孩智力於原生父母的智力相關較高
智力的遺傳率
家族研究的實徵資料
圖
遺傳率的意義、計算、其他要點
意義:某一特質( IQ )的總變異受到遺傳這個變項所解釋百分比
計算:H平方=2× ( r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同卵雙胞胎-r同一個家庭長大的異卵雙胞胎)
其他要點:
1代表的是一群人而不是一個人
2抽取的人不同遺傳率不同
3遺傳率大約在0.5上下
4年齡越大遺傳率越高
一些有關後天因素(環境)的討論
收養研究:同一家庭長大的手足智力相關>不同家庭長大的手足智力相關
學校教育對智力有影響
自驗預言
意義:不是真的,但因錯誤預期而後產生的行為使其成真
教室中的自驗預言-畢馬龍效應
說明:當老師對學生智力有錯誤正面預期時,居然真的提高學生的智力
知名實驗
設計:隨機抽20 %的學生做實驗組,告訴老師他們是智力較高者,八個月後再測一次全班智力看差異
結果:實驗組智力提高>控制組智力提升
解釋:老師對學生的智力形成了錯誤但正面的預期,因此課內課外都有了更多的良性互動,學生因受期許而更加努力
結論與其他要點
老師相當重要,因老師的預期而產生的互動就可對學童的智力產生影響(促進或壓抑)
提出:Robert Rosenthal&Lenore Jacobson
提出:Robert Merton(1948)
匯流假說
代表人物:Robert Zajonc(1970)
定義:手足人數及出生序對智力的影響
結果:
1手作少的>手足多的
2越後面的越笨
*差異不大
弗林效應
意義:越晚出生的平均IQ越高,平均每10年上升3分
原因:
1生活經驗中接觸到抽象智力有關的事物增加
2科技進步環境變好
3小家庭增加
4營養提升
5教育普及
6考試熟練
地區:逐漸現代化國家
提出:Jame Flynn
貧窮對智力的影響
營養與社會互動都有一定剝奪
累積剝奪假說:暴露在不利環境越久,智力隨年齡越來越低
智力的種族差異(主要在美國)
現象
種族之間在智力測驗上分數有差
亞裔美國人>白人>拉丁裔>黑人
許多調查顯示,黑人與白人平均智力差高達12~15分
解釋
黑人真的比較笨
遺傳X
提出:Arthur Jensen
批評:沒有充分的證據支持種族間的智力分數差異是由遺傳所造成的
環境
Scarr&Weinberg(1983):被高社經地位的白人收養的黑人小孩,平均智商106,高於說仁也比同齡黑人兒童高出20
Eyferth(1961):二次世界大戰白人與黑人留在戰區的小孩智商相差無幾
Witty&Jenkins(1935):找一群高智力黑人兒童,並找家族過去是否有白人血統
黑人沒有比較笨
測驗不公
意義:有些題項是需要倚賴生活經驗的
評論:
1新近的智力測驗是問題不嚴重
2智力測驗編者的責任是編出預測受試者未來的學習或工作潛力
刻板印象威脅
意義
刻板印象:給某特定團體一個標籤,並產生相應行動
刻板印象威脅:因知覺自己的刻板印象身分相關能力受到他人關注而形成情緒負擔使其表現低於品質水準
知名實驗
設計
受試者:史丹佛大學生(黑、白人),事先知道SAT成績,語文能力強
分組
告知測語文興趣能力
告知測語文智力能力
材料:GRE抽出的語文測驗題項(難)
結果:被告知是測智力的那組黑人表現結果較差
提出:Steele&Aro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