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網02網路模型與網路設備 (OSI 7層 (第四層: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編定序號(Sequence Number)…
網02網路模型與網路設備
OSI 7層
第一層:實體層(Physical Layer)
傳送訊號的介質規格
線材、線頭、無線的電波、紅外線
訊號的編碼與轉換
不同介質,不同訊號(Signal)
數位訊號,中間可能會經過類比訊號、無線電波或是光學脈衝
第二層:資料鏈結層(Data Link Layer)
:red_flag:介質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避免訊息碰撞
乙太網路,載波感應多重存取/碰撞偵測』(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Token Ring
FDDI,光學脈衝
定址
實體位址(Physical Address)
MAC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48個位元(6個位元組)所組成
設備廠商代碼
流水號
第三層:網路層(Network Layer)
定址(Addressing)
來源位址
目的位址
路由(Routing)
最佳路徑
第四層: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編定序號(Sequence Number)
切割成較小的傳輸單位
路徑不一樣
順序不一樣
最後順序重組
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處理能力不一致
即時處理
資料丟棄
重送
負擔
可靠性與效率性(Reliability & Efficiency)
第五層:會議層(Session Layer)
單工 (Simplex)
廣播電台與收音機
半雙工 (Half-Duplex)
無線對講機
全雙工 (Full-Duplex)
電話
第六層:表現層(Presentation Layer)
編碼與轉碼
文字
壓縮與解壓縮
節省傳輸所耗費的時間,並提高效率或品質
加密與解密
第七層: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瀏覽器
網路規範
網路設備
中繼器(Repeater)-L1-2port
增強網路傳輸中的訊號
集線器(Hub)-L1-mport
電腦串連在一起
中繼器功能
全送
網路壅塞
訊號碰撞
橋接器(Bridge)-L2-4port
步驟
發現(Discovery)
學習並記錄下每一個『連接埠』所連接主機的MAC
過濾 ( Filtering )
目的端與來源端為於相同連接埠
轉送(Forwarding)
目的端位於另一個連接埠
串接兩個或多個網路拓樸
MAC、port
廣播風暴(Broadcast Storm)
迴路(loop)
擴展樹(Spanning Tree)演算法
交換器(Switch)-L2
全雙工
傳送方式
store & forward(儲存及轉送)
等待完整的訊框或封包到達再轉送
cut through(直通方式)
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
資訊切割成較小的單位
一邊接收,就一邊轉送出去
路由器(Router)-L3
邏輯網路
實體網路
網路線(Line)
568A
*568B
腳位配置
Straight-Through(2A2B)
Crossover
傳輸單位
應用層是透過『資料』或『訊息』(data/message)交換
傳輸層的資料單位則稱為『區段』(segment)
網路層稱為『封包』或『資料包』(packet/datagram)
資料鏈結層稱為『訊框』(frame)
實體層則稱為『位元』(bit)
TCP/IP
L1:鏈結層(Link Layer)
L2:網際網路層(Internet Layer)
L3: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L4: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美國國防部
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TCP/IP模型
網際網路參考模型(Internet Reference Model)
DoD 模型(Department of Defense Four-Layer Model)
ARPANET
分層(Layering)
每一層之間關係獨立
對等交談 (Peer-to-Peer),協定(Protocol)
國際標準組織
開發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OSI 七層模型)
封裝(Encapsulation)
解封裝(Decapsulation)
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