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經驗取向-存在主義治療 (主要概念 (命題二:自由與責任 (諮商員的工作 (一起覺察他都是怎樣讓他人為他做決定, 鼓勵他往自主的方向前進),…
經驗取向-存在主義治療
主要概念
人性觀
幫生命尋找意義。沒有技術,只有理論
存在的傳統
當代存在主義取向的焦點
人性本質的觀點
轉換➡️蛻變➡️發展➡️成為(永遠不會固定)
命題一:自我覺察的能力
自由、選擇與責任的認知,構成了自我覺察
命題二:自由與責任
意涵:自由選擇的同時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真誠的存在模式
真誠的存在模式
存在的罪惡感
諮商員的工作
一起覺察他都是怎樣讓他人為他做決定
鼓勵他往自主的方向前進
命題三:追求自我認同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存在的勇氣
先有勇氣承認恐懼(找不到自己的核心價值)甚至用語言表達出來,此時就不再那麼難以抗拒
孤獨的經驗
人被單獨拋擲在這個世上,了解人本來就是孤獨的
不願活在依賴中,就被經得起孤獨(學會和自己相處)
關係的經驗
看見和別人的關係是自我實現或是自我剝奪
和自我認同搏鬥
因害怕孤獨、逃避存在的體驗,因此陷入了特定模式
檢視自己如何放棄自我認同
諮商師拒絕提供簡單答案,促使當事人面對自己心中的問題必須獨自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命題四:意義的追尋
拋棄舊有價值的問題
拋棄舊有的價值觀➡️真空狀態➡️整合出自己的新價值觀
無意義感
現在中存在壓力和焦慮的主要來源
存在精神官能症
存在的虛無
創造新的意義
體驗無意義並建立有意義的人生價值
不是不斷地理性思考,而是透過投入生活(充滿創造、愛、工作及建設性的生活)暮然回首,才能尋找到生命的意義
命題五:焦慮是一種生存的狀態
正常焦慮
面對事情時的正常反應
神經質焦慮
逃避正常焦慮放棄自由,無察覺性使人無力
命題六:察覺死亡與無存
死亡並非負面,因知生命的有限性而更珍惜現在更充分的生活
基本觀點
自由意志
雖情境有限制,但仍可自由選擇用何種態度去面對
存在的意義
真實
真實的存在
基於自由的選擇和負責的行動,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不真實的存在
順從別人的期待而出賣自己
意義
創造價值
經驗價值
態度價值
焦慮
正常焦慮
神經質焦慮
意義的類別
生與死的意義
受苦的意義
工作的意義
愛的意義
治療歷程
治療目標
凡容
增強覺察初始階段
協助個案面對選擇時的焦慮
協助個案了解此治療的限制
Schneider &Krug
幫助個案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承認
幫助個案找出他們逃避自我的方式-自由、為什麼形成公式
帶領個案規劃自己的生活並負責- 意義、行動、負責
鼓勵個案選擇更多元的生活方式-勇氣、走出去、新價值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了解當事人的主觀世界
重視個案逃避責任
可處理存在限制的個案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面對自己的主觀世界並負責
覺察、頓悟 自己的過去、現在,以決定自己想要的未來是什麼
由被動轉主動
決定哪些恐懼、罪惡感與焦慮是自己要探索的
治療者與當事人的關係
重視: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品質
關注:當下、即時的經驗,特別是自己個案的互動
基本態度:諮商員誠實、統整與勇氣的人格特質(示範作用)
關係:共同參與一趟旅程(個案的主觀世界)
核心:尊重,相信個案有潛能去處理自己的困難並發掘不同的存在方式
應用:治療技術與程序
不是技術取向,但會使用其他治療模式的技術
前提要了解個案主觀世界脈絡下使用
存在主義三階段
初始階段:澄清假設
中期階段:重新建構新價值觀
最後階段:具體行動
凡容-諮商技術
焦慮官能症vs矛盾意向法
強迫性官能症vs減反省法
在團體諮商上的應用
四種終極關懷
死亡
自由
孤獨
無意義
代表人物
Viktor Frankl
Rollo May
Irvin Yalom
導論
存在主義的歷史背景(存在主義哲學觀)
齊克果:存在主義之父
尼采:權力意志
沙特:無論過去是什麼現在都可以重新立刻做選擇,重新成為完全不同的模樣
海德格
布伯
賓斯旺格
布斯
當代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主要人物
James Bugental
提出:生命改變取向
創:存在—人本取向的心理治療
強調:當下同在
核心觀點:抗拒
Emmy van Deurzen一旦下定決心投入自我探索的歷程,每個人都能有驚人的恢復力
前言
目標:幫當事人探索生命的意義
基本假設:我們是自由的因此對自己的選擇和行動必須負責
主題:死亡、意義、自由、責任、焦慮、孤獨
評價
貢獻
強調人的特質
強調自由與責任
適合青年期-自我認同
適合正在受苦、正在轉變的人
存在整合模式
適合多元文化
諮商者當事人關係:同行伴侶
對死亡的新觀點
限制
缺乏系統化
概念太抽象
極端個人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