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大學生親子三角關係類型與親密關係適應之研究 (親子三角關係&親密關係適應之關係 (自我分化不良易產生三角關係, 三角關係可能變成個人未來在親密關係中…
大學生親子三角關係類型與親密關係適應之研究
親子三角關係&親密關係適應之關係
自我分化不良易產生三角關係
三角關係可能變成個人未來在親密關係中的一個互動模式
過去研究發現,與父母形成跨世代聯盟者比沒有者,出現更多親密關係困境
沒有介入衝突的孩子有較真實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同時較能自由成長獨立。反之。
女性較易認為自己有消彌父母衝突的責任,在親密關係中,較難信任男友、表現較多憤怒、衝突、批評,在情緒上保持距離
量表
父母衝突量表
親子三角關係量表
跨世代聯盟
支持是迂迴
攻擊式迂迴
親職化
關係適應量表
滿意成長感
矛盾衝突感
自主彈性感
三角關係
類型
跨世代聯盟:衝突中,父母爭奪孩子與其聯盟,使得孩子在兩難與不安之間拉扯。
代罪羔羊
攻擊性迂迴:衝突中,孩子用闖禍、惹事、製造問題的方式
支持性迂迴:衝突中,孩子採用病弱無能、需要被照顧的方式
親職化:衝突中,孩子跨越夫妻次系統的界線,取代失功能的一方,與另一方形成聯盟,甚至成為情緒配偶
影響因素
性別
對女童影響較大
女性傳統上被鼓勵維持較多的連結關係,婚姻、家庭緊張,就較易被捲入
男性發展個體化,女性著重發展關係中自我
女童有較多跨世代聯盟,男童有較多代罪羔羊
父母婚姻衝突
核心家庭情緒系統:當婚姻關係越緊密糾結,潛在焦慮、不穩定容易出現,使得家庭情緒疏離、婚姻衝突、失功能配偶
婚姻衝突影響父母對子女管教上一致性性和效能感,使得子女反社會、不服管教。亦可導致父母對子女心理、情緒上的控制,來獲取子女的聯盟和支持,可能使得子女內化問題行為,形成疾患
結果
發現四種三角關係可以被分成三種表現類型
糾結共依型(四項度平均值皆高):男40.8 女47.6
女性較易涉入父母婚姻衝突
四種三角關係型態交替、同時出現
事實上卻穩定了婚姻關係
不即不離型(四項度平均值皆低):男27.6 女28.4
符合西方理論的自我分化程度高、界限分明,但親密關係適應並未較佳。
發現可能在東方社會,表面上看來是分化程度高,事實上可能是逃避、疏遠
子擔親職型(親職化分數最高):男31.6 女24.3
取代失功能配偶
形成聯盟
情緒配偶
與過去研究不相符合,男性分數較高,但男性應該是較容易以代罪羔羊呈現,而非親職化,可能源於樣本的性質
三角關係&親密關係適應
糾結共依型
知覺父母衝突分數最高,因此有較高的衝突介入
同時親職化、被當作小孩控制,展現出華人文化家庭的互動內涵
考量西方理論的適用性
子擔親職型
知覺到親密關係有較少衝突、矛盾、緊張
知覺親密關係有更多自主空間,親密關係適應最好
與西方的理論不符
對等、平衡因素:對家庭付出,同時得到支持和肯定,使得心甘情願、適應良好
三角關係可能給與一個溝同協調、情緒調節的練習機會,而有較佳的自主、彈性、適應技巧
從文化脈絡出發
個體化歷程
雙面向
獨立
依存
分離主控性、連結主控性
個人發展出個體化、關係自主性
為了區隔不同生活情境條件,發展來達成個別目標
並行、共存
性別差異
女性知覺到更高的父母衝突,但矛盾衝突感分數較男生低
女性自主彈性分數較高
整體來說,男性適應較差